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70歲後還想過得像中產?專家估算:至少要準備50萬至150萬美元(約台幣1,600萬~4,800萬)的資產,才夠應付醫療、生活與突發支出。別只看退休金,現金流+穩定收入+資產配置,才是舒適老年的關鍵!(示意圖/PIXABAY)年紀到了七十歲,你可能不再上班、沒有薪水,生活靠的,是退休金、儲蓄和社會福利。但問題來了,如果想在這個年紀,還能維持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夠?根據退休規劃機構富達投資的建議,一般人如果想在退休後過得安心,最好在67歲退休前就存下相當於年收入10倍的資產。聽起來很驚人,但如果你一年的花費是60萬元台幣,那代表退休前得準備600萬元起跳,還不包含突發狀況或醫療開支。
到了七十幾歲,真正考驗的是你整體的財務彈性。註冊會計師凱文馬歇爾就說,這年紀不是只看你每月有沒有現金收入,更要看你整體資產能不能撐起你的生活品質,特別是要不要常看醫生、會不會需要看護、能不能偶爾出國走走、請孫子吃頓飯不用怕透支。
那要多少錢才夠?根據資產管理顧問凱文霍夫曼的估算,在美國一般城市生活,七十多歲的退休族如果要過得像個中產階級,大概需要50萬到150萬美元的淨資產。換算成台幣就是大約1,600萬到4,800萬之間,才有辦法「安穩過、自由花」。
當然,不同城市差很多。像在丹佛這種生活成本中等的城市,保守估算,一年吃喝水電、醫療保險費、日常花用,大約要5.5萬到6.5萬美元(約台幣175萬至205萬元),若你不常出國、不特別揮霍,手頭有個75萬美元的資產,算是可以舒適過日子。
但如果你住在舊金山、紐約這種超級貴的城市,那可就不一樣了。霍夫曼表示,光是基本開銷可能就逼近10萬美元(約台幣300萬元),沒有個120萬美元的資產(約台幣3,900萬元)以上,根本撐不住。
重點還不只是「有錢」,而是「有流動性」。也就是說,你不能全押在一棟房子或長期股票上,要有可以靈活動用的金融資產,比如定存、貨幣基金、年金保單等等。霍夫曼舉例,如果一對70多歲夫妻,已經把房貸還清,手上還有30萬美元存款,加上每年4萬美元的社會保險金或養老金收入,基本上就能維持簡單但穩定的中產生活。
不過他也提醒,這種情況「是剛剛好,不是富裕」。一旦遇上重大醫療支出、看護費用、家庭突發事件,資產就可能快速消耗。關鍵在於提前做好退休規劃,包括投資配置、保險保障、年金準備與生活地點的選擇。
所以如果你現在40幾歲、50幾歲,還在存錢,那這是一個醒鐘;但如果你已經快要退休了,也別慌。調整生活模式、移居生活成本較低地區、減少非必要支出或重新配置資產,都是可以讓退休金活得更久的方式。不是有退休金就夠了,而是你要有計畫、夠靈活、會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