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余國棟報導
防癌險滿足不同客群對癌症保障的多元需求,協助保戶有效轉嫁癌症「高發生率、高端治療、高額費用」三高風險。(示意圖/PIXABAY)癌症已不是全然絕症,然而新式療法所需費用昂貴,成為癌友及其家庭最沉重的經濟負擔。為回應民眾對癌後醫療保障的迫切需求,富邦人壽推出新一代防癌保單,新增癌症門診也能實支實付的「愛實在一年期防癌醫療健康保險附約」(簡稱「愛實在」),並於今年再推出癌症精準治療保單–「精準保護防癌定期健康保險」(簡稱「精準保護」),兩大商品滿足不同客群對癌症保障的多元需求,協助保戶有效轉嫁癌症「高發生率、高端治療、高額費用」三高風險。
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執行副總經理董采苓表示,癌症年輕化與治療成本升高,已是國人面臨的現實課題,隨著精準醫療時代來臨,許多癌症治療方式轉向門診型態,且費用動輒百萬元以上,建議民眾應定期檢視自身保障規劃,確認是否涵蓋新式療法,並評估保障額度是否足以應付潛在風險。113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43年居首,突破多數傳統醫療險以住院為理賠給付條件的限制,富邦人壽推出「愛實在」新增癌症門診也能實支實付,只要超過自負額並在限額範圍內皆可申請理賠,解決過往「非住院診療」之保障缺口,亦兼顧癌症病友對於高端醫療的需求。
「愛實在」具備三大特色,新增癌症實支實付,癌症住院及門診醫療都能理賠。搭配自負額設計,拉高醫療險額度讓保障更齊全。三種計劃自由選,「癌症實支實付補充包」彈性搭配既有保單,補強保障缺口。本商品採一年期附約形式,可彈性附加,0歲至70歲都可投保,保障最高至80歲。以30歲富先生為例,選擇計劃1(每次住院及門診醫療費用自負額各新臺幣10萬元,保險金限額各30萬元),首年年繳保險費為935元,醫療費用超過自負額即可申請理賠,每次最高理賠金額為20萬元,每年最高理賠額度達300萬元。
有鑑於癌症對應藥物與治療方式的選擇更加多元化,富邦人壽8月推出「精準保護」,為更強化精準治療型防癌險商品,除涵蓋首次罹癌一次給付及癌症住院日額給付,可靈活運用於門診、住院及手術治療外,同時提供更多癌症精準治療保障項目,囊括市面上多數癌症新型療法,讓保戶在黃金治療期獲得更全面保障。此外,保戶於保險期間10年屆滿仍生存且未發生「精準保護」商品條款所約定之保險事故者,保戶則可領回年繳保險費總和10%的「無理賠回饋保險金」。
其中,「精準保護」除質子治療,另新增特定粒子精準放射治療,包含重粒子治療及硼中子捕獲治療,其結合標靶治療與放射治療的優點,達到不傷及無辜細胞的治療目的,且療程次數大幅降低至1~2次,副作用更低。此外,亦提供機械手臂微創切除手術,包括達文西機械輔助手術與紳漢機器手臂兩大系統,可減少手術時間與傷口,加速康復。
「精準保護」提供20歲至70歲皆可投保,以30歲男性投保1單位為例,10年定期險,年繳保險費為3,605元。若不幸於第二保單年度罹患重度癌症並接受癌症相關治療且符合條款約定者,除享有「首次罹患癌症(重度)保險金」、「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及住院後出院可領「癌症(重度)出院療養保險金」等基本防癌保障,並提供「癌症特定粒子精準放射治療保險金」30萬元或「癌症質子治療保險金」(每次3萬元、每年以10次為限、最多共30次累計最高90萬元)、「癌症特定機械手臂手術保險金」15萬元、「罹癌後癌症基因檢測保險金」15萬元、「癌症標靶治療保險金」60萬元、「實體癌第四期自體免疫細胞治療保險金」100萬元等多方位的新型癌後醫療項目,以及白血病骨髓及惡性淋巴瘤骨髓或幹細胞移植保險金各20萬元,經醫院醫師指示並接受相關治療者,即可申領。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