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釗榛/綜合報導
花蓮光復鄉災區滿目瘡痍,被大水凌虐的汽車一部部報廢堆疊像被丟棄的玩具。(圖/阿輔提供)理應是秋老虎的九月,此時沒有難以忍受的酷熱,毛毛細雨不斷打在擋風玻璃上,阿輔握著方向盤,看著儀表板上的時鐘心裡疑惑「早上六點怎麼那麼多車?」趕了一大早,打算趁車少之際進入蘇花公路,沒想到趕上一波車潮,此時車上兩個夥伴也不免好奇,難道這些車的目標跟我們一樣?
集結!鳳林!
感謝蘇花公路能挺過這次颱風,車子才能一路前進到花蓮,聽著新聞播報訴說著花蓮災情,堰塞湖潰壩帶來的破壞力,跟自己認知的土石流不是一個概念,接著播報又傳來鳳林鎮也因河面土石淤積過大,發生堤頂溢流,阿輔暗自祈禱,希望能順利抵達目的地「鳳林」。
對鳳林火車站沒什麼印象,但眼前的景象已深深烙印在阿輔心中,小小的月台人聲鼎沸,卻不是返鄉遊子也不是光觀遊客,每個人手持工具,身負裝備,就像一批集結的大部隊,沒有慷慨激昂,只有一股堅毅,見到這一幕的阿輔,內心感到滿滿的暖意「原來這一遭、我不是孤軍奮戰!」
猶如戰場的城鎮
進入光復鄉,很難想像眼前的景色竟是一場颱風所造成,路面厚實的淤泥積了10公分高,沖走的汽車像被隨意丟棄的玩具堆疊在住家騎樓,國軍弟兄正忙著交管,耳邊不時傳來重機具的運作聲,整座城鎮滿目瘡痍,說是戰場也不為過,而這正是阿輔跟夥伴來到這裡的目的,在機具到達不了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戰場。
災區猶如戰場一片狼藉。(圖/阿輔提供)人、才是最強的救災兵器
別以為有重機具進入就能鬆懈,阿輔一行人如同跟隨戰車作戰的步兵,在大型機具的火力支援下,執行只有人力才能完成的任務。剛進入受災戶,地面的淤泥感覺更深了,除了東倒西歪的家具,還有幾個瓦斯桶就倒在眼前,任務分配完之後,眾人開始徒手將所有物品搬出來,因為空間有限與地面淤泥,就連手推車也沒辦法使用,一切只能依靠人力完成。
受災戶東倒西歪的家具,還有幾個瓦斯桶就倒在眼前。(圖/阿輔提供)清空物品後,阿輔拿著工具跟夥伴們進入清淤階段,別小看這些軟爛的泥沙,重量可不輕,一鏟一鏟的慢慢清除淤積,忙了一整天,進度也才完成一戶半,阿輔看著周遭投入救災的眾多志工,頓時又有了幹勁,他拾起工具對自己說:「拚了!多挖一鏟是一鏟。」
所有物品與泥沙只能依靠人力清運。(圖/阿輔提供)剎那的畫面 不朽的精神
完成一天的救災任務後,阿輔沒有明顯飢餓感,只是不斷喝水,看著大夥灰頭土臉,竟有一種莫名的如釋重負,甚至不急著清理身上的汙垢,這時一條跟他們一樣滿身灰泥的狗遊走在街道,外型酷似雪納瑞「這狗應該是有主人的吧?」狗似乎察覺到阿輔的目光,在眼神交會後狗慢慢靠近,阿輔蹲下來低頭說道:「嘿、你挺下來了、別擔心、我們會一起挺過的。」
花蓮光復鄉救災現場,狗似乎察覺到阿輔的目光,在眼神交會後狗慢慢靠近,阿輔蹲下來低頭說道:「嘿、你挺下來了、別擔心、我們會一起挺過的。」(圖/阿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