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保險保了就心安?忘檢查「保單1處」她生病無法理賠:20年保費白繳

生活中心/游舒婷報導

多數民眾都會買保險以便不時之需,不過你確定你的保單真的能在需要時派上用場嗎?蘇哲永營養師在臉書上發文提醒,不少人都沒注意到保單的「最高續保年齡」,導致真正需要用到時才發現繳了20年的保費白繳,他也因此建議,最好幾年就要找保險員做保單健檢。

你有注意過保單上的「最高續保年齡」嗎?(示意圖/資料照)
你有注意過保單上的「最高續保年齡」嗎?(示意圖/資料照)

蘇哲永營養師在臉書「蘇哲永 藍鯨營養師 ft.吞嚥&長照這條路」上貼文,有民眾在媽媽住院時安慰擔心鉅額醫藥費的媽媽,「媽,別擔心,醫藥費我們有保險。」但這句在病床前最常聽到的安慰,其實藏著許多人未曾察覺的危機。

台灣民眾普遍認為,年輕時購買的保單可終身保障,卻忽略了其中的「最高續保年齡」限制。蘇哲永醫師提醒,多數早期的醫療險附約,包含住院、手術與實支實付等主要理賠項目,實際上都有明確的續保上限,常見年齡為75歲,有些早期保單甚至僅至65歲。這代表,當保戶邁入最需要醫療保障的高齡階段時,長年繳納的保險可能會自動終止,形同「保單懸崖」。

蘇哲永營養師說明,會有這項設計並非錯誤,而是時代背景下的制度遺留,二、三十年前,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約為75歲。當時保險公司以75歲作為「終身」的象徵,符合社會對長壽的想像。加上當年的醫療條件有限,多數疾病在75歲前即結束病程,保險風險評估自然以此為基準。

不過,隨著醫療技術持續進步,舊時代的保單設計早已難以反映現實需求,成為高齡社會中的潛藏風險。那面對這個保單懸崖關卡,民眾可以怎麼避免?蘇哲永醫師也提供以下三個步驟:

1.立即檢視保單內容

拿出自己與父母的保單,確認「附約」中記載的「最高續保年齡」,了解醫療保障實際可延續的年限。

2.重新定義保險功能

若醫療險僅能保障至特定年齡,則其主要功能為「青壯年風險轉嫁」。真正能陪伴至老年的,是兼具資產累積性的壽險或長期照護型商品,可作為「醫療預備金」。

3.尋找高續保年齡產品

目前市場上仍有少數可續保至80歲甚至終身的醫療險,但保費較高、核保條件嚴格,建議民眾主動比較並諮詢專業顧問。

※本文已取得營養師授權,看原始文章請點:https://reurl.cc/rYWpNy

#保單

GCS 2025 夏季例行賽W6D2-2025/10/05《Garena 傳說對決》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