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羅欣怡報導
桃園「挖土機超人」林鴻森花蓮救災,遭刺傷感染,中秋夜宣告不治。(圖/翻攝自林奕華臉書)桃園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第2天,就和侄子各載一台小山貓馳援光復鄉,過程中林鴻森左腳遭刺傷,他仍苦撐8天替災民整理家園,最後引發敗血症,於昨(6日)中秋夜宣告不治,各界哀悼並讚揚他的善行義舉。醫師研判,林鴻森感染的最有可能是「類鼻疽」,初期症狀不明顯,感染後8到9天為高峰期,若延誤就醫有死亡風險。
48歲的林鴻森在災難發生第二天,就和侄子一人開著一台小貨車,載著小山貓深入災區,侄子努力6天後先行返家,林鴻森在救災過程中腳部被刺傷,他忍著疼痛繼續救災,但到了第8天,林鴻森自行打電話叫救護車,送往門諾醫院救治。
「挖土機超人」林鴻森在災區搶救8天後感染不治,子女淚別。(圖/翻攝自林奕華臉書)經醫院確認是傷口感染,4日林鴻森轉回林口長庚醫院持續治療,但才到醫院門口,林鴻森突然陷入昏迷,院方積極治療仍因敗血症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於6日中秋夜宣告不治。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救災現場有兩種疾病容易導致死亡,一是「類鼻疽」,另一則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黃高彬解釋,遭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傷口通常會紅腫、疼痛的十分嚴重,往往會立刻就醫,且其病程非常快,若不治療約3至4天就會死亡。
而「類鼻疽」,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可能就是傷口紅腫;若是吸入類鼻疽,因只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可能會有咳嗽等類似感冒症狀,因此常被人忽略,一般來說,感染後約第8、9天為發病高峰期,此時才會出現嚴重的症狀,如高燒、肺炎、傷口感染持續惡化等情形,必須盡速就醫,若延誤治療恐有死亡風險。
黃高彬表示,林鴻森遭刺傷染病後,隔了數天才就醫治療,不像是感染「黃色葡萄球菌」會劇烈疼痛的細菌,研判感染「類鼻疽」的機會較高。
日前,救災現場才傳出有救災志工因橫紋肌溶解症住進加護病房治療,也有志工出現熱衰竭症狀,整身紅通通送醫搶救,疾管署也提醒「鏟子超人」們在救災同時,也要注意喝水、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