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編輯藍子瑄/綜合報導
近日有網友在Threads發文,發現台灣的節日主線是「吃飯」。(示意圖/PIXABAY)台灣人對「吃」的熱愛堪稱世界級!不論節慶大小、日子平凡與否,總能找到「開飯」理由。近日有網友在Threads發文感嘆:「不知道為什麼跟日本、韓國比起來,台灣的中秋節主要活動是烤肉,就覺得真的很台灣。」沒想到留言區一面倒認同,笑喊:「台灣沒有一個節慶是不吃飯的!」
原PO朋友接著補刀:「端午除了划龍舟要幹嘛?吃粽子啊!清明除了掃墓要幹嘛?包春捲啊!中元祭拜完要幹嘛?當然是把供品吃掉啊!」幽默對話掀起共鳴,網友笑瘋:「年夜飯能從初一吃到初十,元宵繼續吃湯圓」、「拜好兄弟的理由──想吃餅乾」、「那教師節能吃什麼?吃藤條」。
不少人也指出,台灣人對「吃」的執著幾乎是天性。「台灣人連出遊第一件事都是先決定吃什麼」、「連救災現場都能塞滿食物」、「白沙屯媽祖進香走三萬步,本想瘦,結果天天被塞飽還變胖」。還有人笑說:「以前台灣人吃不飽的年代會問『呷飽沒』,現在生活好了,更怕你沒吃飽!」
更有網友貼出「台灣節慶=吃飯行事曆」:元旦聚餐、除夕吃年夜飯、初二回娘家吃大餐、情人節吃大餐、清明吃春捲、端午吃粽子、七夕吃燒酒雞、中元吃供品、中秋賞月烤肉、冬至吃湯圓、聖誕節再吃大餐。有人笑稱:「我們不在吃飯,就是在去吃飯的路上!」
貼文也引起熱烈討論,有網友分享,外國朋友看到台灣各種「節日都在吃」的習慣,滿頭問號,直呼:「你們台灣人對吃真的有種莫名的執著!」更有人感嘆,華人文化可說是「以吃為本」——工作叫「飯碗」、嫉妒叫「吃醋」、受雇叫「混飯吃」、佔便宜叫「吃豆腐」、愛管閒事叫「吃飽撐著」,可見「吃」根本融進台灣人的基因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