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珮華/台北報導
第60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將於明(11)日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舉行,去年抱走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的《原客.好滋味》,本屆以節目入圍「教育文化節目獎」,主持人之一謝國玄表示團隊以平常心迎戰:「我們做節目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相信只有族群共榮,社會才會前進。」
《原客.好滋味》入圍廣播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獎。(圖/客委會提供)《原客.好滋味》以食物與地方學為入口,讓不同語族在節目中對話。分別操著客語與原住民語的兩位主持人,更經常在錄音時因為語言不通鬧笑話。謝國玄回憶一次實地進入部落錄音,「當時我學到一句撒奇萊雅語『阿弟弟愛』,中文意思是小小的,當下只是想要快速記住而用『弟弟很矮』來記,卻體會到『空耳記憶』可能冒犯族人。」至此他糾正自己的錄影心態,帶著敬意學習。
謝國玄意識到「空耳記憶」恐冒犯原住民族人,猶如當頭棒喝。(圖/客委會提供)《原客.好滋味》首季以共通食材為切口,對照不同文化脈絡,例如客家「粢粑」與原民小米麻糬的作法與意義、檳榔在客庄的經濟記憶與在部落祭儀中的神聖性,甚至米酒在祭祀與日常間的角色變化,也澄清「原住民愛喝酒」的刻板印象。新一季更走進古道,從東勢、美濃到南庄踏查「隘勇線」,並請台博館研究員解說,直面被切割、被孤立的血腥歷史。
若用一道菜形容族群共融,謝國玄選「粢粑」:「米經過反覆搥打、揉合,才成為一團;就像台灣族群,被磨出黏著度與可塑性。」至於衝金鐘的小小儀式感?他笑答:「上一回把頭髮染黑,這次換個顏色吧!帥不帥不知道,但心情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