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穩定幣搶進供應鏈!敢用的人,更敢看多未來經濟,外貿協會2025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出爐,首次納入穩定幣應用調查,結果顯示已有5.2%的企業正在使用穩定幣,另有4.2%計畫導入。這群「科技領先部隊」不僅更有能力吸收新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對未來經濟與全球貿易前景的信心也普遍高於觀望者。貿協指出,穩定幣正從區塊鏈新詞彙,變成台灣企業的實際競爭力武器。(圖/翻攝自Tether網站)隨著美國新一輪關稅政策生效,台灣企業正快速調整步伐。外貿協會今(20)日公布2025年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TAITRA INDEX)」結果,顯示面對全球政經風險升溫與貿易局勢轉變,企業正透過強化核心競爭力、導入穩定幣、關注AI變革等多元策略,在後關稅時代展現出韌性與前瞻的佈局力。
衝突升溫取代匯率競貶 成最大地緣風險
本次調查顯示,「國際衝突升溫」首度超越「貨幣競貶」,成為企業心中最主要的地緣風險議題。相較今年4月調查結果,企業對風險的關注已顯著從地緣政治,轉向對宏觀經濟與AI等多重挑戰的應變能力。尤其在全球經濟充滿變數的當下,台灣企業愈加強調提升產品競爭力,超越「分散市場」成為首要關注焦點。
針對美國新關稅政策,選擇「自行吸收成本」的企業比例反彈至歷史高點,反映出短期內企業的壓力仍在。然而,即便面臨不確定性,企業對貿易前景的信心仍持續建立。本期「信心指數」略為下滑,「預期指數」卻同步上揚,顯示企業正逐步消化衝擊並規劃下一步。
東南亞續受青睞 美國市場信心回升
未來三年,東南亞仍是台灣企業最看好的市場,顯示「新南向」戰略持續奏效。而美國市場看好度也明顯反彈,與此次調查中「美國再工業化」預期升高相呼應。不過,實際赴美設廠的計畫比例卻略為減少,顯示企業正審慎評估生產轉移的效益與挑戰,平衡地緣經濟與營運成本之間的拉扯。
穩定幣商用初成形 近一成企業邁出第一步
首次納入的「穩定幣」調查顯示,台灣企業已開始正視其在國際貿易結算的角色。有5.2%企業表示已在實際應用穩定幣,另有4.2%計畫導入,合計近10%。其中,海外台商使用率更高達8.4%,顯示跨境業務需求對新型金融工具的接受度較高。
有趣的是,採用穩定幣的企業,對景氣展望的樂觀度與面對關稅轉嫁能力,也普遍高於其他企業,反映創新科技導入對抗不確定性的戰略價值已初步浮現。
創新、靈活、核心優勢 為企業突圍關鍵
貿協表示,此次經貿指數清楚勾勒出台灣企業的應變能力與調整彈性。從聚焦產品力,到看好美國再工業化與善用穩定幣結算,顯示企業正從「應付變局」邁向「主動布局」。尤其在後關稅時代,創新力與營運韌性將成為突圍勝出的兩大關鍵。
未來,結合創新科技、全球市場靈活配置與核心技術優勢,將是台灣企業持續拓展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路徑。
穩定幣搶進供應鏈!敢用的人,更敢看多未來經濟,外貿協會2025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出爐,首次納入穩定幣應用調查,結果顯示已有5.2%的企業正在使用穩定幣,另有4.2%計畫導入。這群「科技領先部隊」不僅更有能力吸收新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對未來經濟與全球貿易前景的信心也普遍高於觀望者。貿協指出,穩定幣正從區塊鏈新詞彙,變成台灣企業的實際競爭力武器。(圖/外貿協會提供)
穩定幣搶進供應鏈!敢用的人,更敢看多未來經濟,外貿協會2025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出爐,首次納入穩定幣應用調查,結果顯示已有5.2%的企業正在使用穩定幣,另有4.2%計畫導入。這群「科技領先部隊」不僅更有能力吸收新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對未來經濟與全球貿易前景的信心也普遍高於觀望者。貿協指出,穩定幣正從區塊鏈新詞彙,變成台灣企業的實際競爭力武器。(圖/外貿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