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秋遠律師
日本的第一位女性總理,高市早苗的從政人生,其實是從一個媽媽的白手袋開始。
那是她母親留下的手提袋,洗得發白,邊角磨損。在高市早苗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春天,她因為母親提著那個袋子出現在母親節茶會上而覺得很丟臉。
日本的第一位女性總理高市早苗。(圖/中央社)高市早苗的媽媽是個基層警察,長年都得出勤工作。然而,同學的媽媽們,都穿著和服、拎著名牌包,當時,她媽媽一身警察制服,粗糙的手指緊握一個磨損的布袋,緊張的坐在教室最後一排。
很多人小時候可能都會有比較心態,誰家的爸爸開名車、誰家的媽媽很有氣質等等,高市早苗當時覺得自己的媽媽很丟臉,比不上同學的媽媽。
回家的路上,她很不諒解,甚至有點生氣的問媽媽:「為什麼妳不能像別人那樣漂亮?」
母親聽到這樣的質問,沒有任何責怪,只是打開布袋,裡面是一個飯糰和一張紙條:
「加油,早苗,媽媽永遠在妳身邊。」
那一刻,高市哭了。
她後來說:「我那天才懂得,媽媽不是沒有漂亮的包,而是選擇把時間拿去保護別人。那個補過的包,比任何名牌都尊貴。」
從那以後,她不再為母親感到丟臉。那個褪色的舊布袋,成了她生命中第一個紀念品。
要說她當時就立志要當日本國總理,肯定不是事實,然而,歷經兜兜轉轉,高市早苗還是走上政治舞台,從無黨籍轉為自民黨,成為安倍晉三的門生。
日本女性要從政,不是這麼容易的。眾議院裡,只有73位女性眾議員,不到2成,內閣裡也只有2位女性閣員。然而,在安倍系分裂的情況下,她卻先擊敗黨內的強勁對手小泉進次郎,成為第一個女性總裁;接著,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在麻生太郎的協助下,自民黨與維新會合作,才順利當選總理。
面對參政黨的新挑戰,她的政策主要回歸安倍路線,國防上主張強化防衛、修憲、堅定日美同盟。她強調自主加強科技路線,支持傳統家庭價值。對她而言,這些政策路線並不是所謂的極右派,而是她認為,「要保護家人,就得學會堅強」的直覺。
「我不願再看到任何日本人必須為了和平而低頭。」
她媽媽曾經是警察,每天值勤到深夜,那個褪色的布袋裡,曾經裝過飯糰、繃帶、筆記本,也裝著她對世界的看法。媽媽教會她:「溫柔,不是妥協;忍耐,不是退讓。」
「自立」這兩個字,在她的政治語言裡,並非抽象的理念,而是一種情感的記憶。那個補過的布袋,就是她心中自立的象徵。她其實一直在說同一件事:
「力量不是為了支配,而是為了不必祈求。」這句話像極了媽媽的樣子。
她的辦公桌上,仍放著那個布袋。
之前媒體在採訪她時,她說:「這個布袋,是我最重要的護身符,我今天能坐在這裡,是因為一個女人教會我,不靠誰的血統,不必靠誰的錢,只要靠自己的肩膀。」
那個補過的布袋,是媽媽離世前留下的遺物。每當她面對質詢與攻擊時,手指輕觸那布料的紋理,彷彿又聽見媽媽低聲的鼓勵:
「加油,早苗,媽媽永遠在妳身邊。」
名牌會破、職位會變,但一個人的尊嚴,就是從那個布袋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