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許智超報導
婦人經過檢查後,才發現鼻咽部長了一顆鼻咽癌的腫瘤。(圖/翻攝自陳亮宇臉書)鼻腔若出現異常症狀,可能與鼻咽癌有關。耳鼻喉科陳亮宇醫師曾分享一起案例,有名約50多歲的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所苦,但治療後,症狀不僅沒改善,甚至逐漸惡化,且打呼聲也越來越大,後來找他求救,經過檢查後,才發現該名婦人的鼻咽部竟然長了一顆鼻咽癌的腫瘤。
陳亮宇曾在臉書分享案例,該名婦人到其他診所就醫1到2個月,即使醫師不斷更換抗生素治療,但婦人的鼻涕仍持續倒流,常吐出一坨「黃黃硬硬」的痰。
陳亮宇表示,後來婦人找自己求助,他隨即安排對方接受鼻咽內視鏡檢查,結果竟然從婦人的鼻咽後方發現一顆腫瘤,經切片後證實為鼻咽癌,因此緊急將婦人轉診大醫院治療。
陳亮宇說,該名婦人的症狀,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單純的鼻竇炎或慢性發炎反應,但婦人擤鼻涕時是清澈的,但倒流至喉嚨的分泌物卻是濃稠的黃痰,面對這種異常才讓他決定進一步做鼻咽內視鏡檢查,結果就發現鼻咽癌的存在。
陳亮宇也呼籲,民眾日常要警覺鼻部症狀的變化,尤其當鼻塞、黃鼻涕、膿性分泌物或打呼聲異常明顯時,如果遇到服藥也無改善的情況的話,就必須及早進一步檢查,因為背後有可能潛藏更嚴重的疾病。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鼻咽癌在南方華人族群中發生率特別高。以2005年(民國94年)為例,鼻咽癌在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10,死亡率則為第9位,當年有626人因鼻咽癌病逝。男性罹患鼻咽癌的機率為女性的3倍,高風險年齡層集中在40歲左右。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根據行院衛生署統計,它是民國94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0位,死亡率的第9位,有626人死於鼻咽癌。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歲為高峰。
文中也提到,鼻咽癌的發生原因至今不明,僅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19.2倍。某種人類白血球抗 原類型的人有較大的得病機會。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但實務上也常見許多鼻咽癌患者日常是不菸不酒,也未食用上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