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第5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今於高雄登場,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出席力挺,呼籲氣候行動不能只停在理念,應商品化與標準化,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綠色轉型。國泰展區以海龜復育、淺山造林等實例,展示自然基礎解方的金融潛力,並透過互動體驗與青年論壇,連結公眾參與與永續未來。(圖/記者師瑞德攝影)「氣候行動不能只停留在願景或口號,唯有將自然復育、碳權等氣候作為商品化、標準化,才能真正落地,成為資本市場願意投入的投資標的,這才是推動永續的關鍵。」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24)日出席「2025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Taiwan COP5)開幕典禮時直言,永續不應只是情懷,而要具備可衡量、可回報、可管理的金融邏輯,方能吸引龐大民間資金進場,形成良性循環。
本屆博覽會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展開,為期三天,由國泰金控攜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及多個中央與地方機關共同主辦,包含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高雄市政府環保局等。國泰金也是唯一連續四年參與主辦的金融業者,展現其在氣候治理與永續金融上的實踐承諾。
李長庚指出,近年美國因政治轉向導致綠色政策大幅鬆綁,影響不少歐洲國家對碳揭露與減排政策的態度,資金短期內轉向保守。然而台灣在氣候與永續議題上並未退場,反而更積極推進。他強調:「即使全球步伐放緩,我們仍要堅守信念。地球不可能等我們慢慢融化。」他認為,企業有責任在當下行動,並指出國泰金將持續把台灣的經驗推廣到國際,特別是自然解方的「方法學」建構與驗證,未來更希望推動國際標準,讓氣候行動成為可以信任的金融商品。
國泰金近年積極透過多元手段實踐氣候行動,在本次展區以「永續大事紀」為主軸,展現集團聚焦「氣候、健康、培力」三大面向的ESG行動成果。具體案例包括與台大實驗林合作研發「淺山復育生物信用額度方法學」,科學化計算復育森林的碳補償效益;協助坪林茶農導入草生栽培技術,不僅減碳也提高農產品質,並由國泰人壽保證收購、穩定農民收入;與中華鯨豚協會攜手野放48隻海龜,提升存活率至50%,並透過追蹤研究強化物種保育,將自然資本轉化為可衡量、可投資的永續成果。
除了靜態展覽,國泰更在10月24日至25日舉辦三場「國泰永續沙龍」,與民眾面對面對話。活動主題包含實際參與海龜保育的經驗分享、高雄在地同仁的淨灘行動,乃至於探討AI背後龐大能源消耗的倫理問題,帶領參觀者思索科技與永續之間的平衡關係。同時,展區也推出沉浸式「海洋保衛戰」遊戲體驗,讓民眾透過闖關互動了解海洋垃圾對生態的影響,寓教於樂,提升公眾對氣候議題的參與度與記憶點。
本次展覽也迎來壓軸亮點,第6屆「國泰氣候變遷青年論壇」,以「Net Zero Gen:氣候青年意象共創」為題,回應COP30發起的「全球倫理盤點」倡議,邀請來自法律、藝術、教育等多元領域的青年世代,透過論壇形式共創氣候行動的在地想像,並聯手在地藝術家共同描繪未來淨零藍圖。
從淺山復育到海洋守護、從農業減碳到青年賦能,國泰金此次展現的不只是企業的ESG戰略,更是對台灣氣候治理長期參與的實證。李長庚最後呼籲:「永續不是趨勢,而是責任。真正的轉型,不能只是報告或承諾,而要落實為可交易、可衡量、可投資的機制,才能讓市場發揮真正的力量,推動社會前行。」
第5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今於高雄登場,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出席力挺,呼籲氣候行動不能只停在理念,應商品化與標準化,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綠色轉型。國泰展區以海龜復育、淺山造林等實例,展示自然基礎解方的金融潛力,並透過互動體驗與青年論壇,連結公眾參與與永續未來。(圖/記者師瑞德攝影)
第5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今於高雄登場,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出席力挺,呼籲氣候行動不能只停在理念,應商品化與標準化,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綠色轉型。國泰展區以海龜復育、淺山造林等實例,展示自然基礎解方的金融潛力,並透過互動體驗與青年論壇,連結公眾參與與永續未來。(圖/國泰金提供)
第5屆「臺灣氣候行動博覽會」今於高雄登場,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出席力挺,呼籲氣候行動不能只停在理念,應商品化與標準化,吸引更多資金投入綠色轉型。國泰展區以海龜復育、淺山造林等實例,展示自然基礎解方的金融潛力,並透過互動體驗與青年論壇,連結公眾參與與永續未來。(圖/國泰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