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台中梧棲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短短10天已有117頭豬異常死亡。(圖/台中市府提供)台中市梧棲區一家廚餘養豬場近日爆發全台首例本土豬隻非洲豬瘟(ASF)確診案例,短短10天內已有117頭豬隻異常死亡,農業部緊急撲殺場內剩餘的195頭豬,並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措施,原5天後延長10天,至11月6日止。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許多民眾質疑:「非洲豬瘟病毒不會傳人,為何引起恐慌?」對此,台大動物醫院解析非洲豬瘟對台灣帶來的兩大威脅,呼籲全民共同落實防疫。
豬農在臉書沉痛發文,28年前口蹄疫父親絕望捶車的心情,現在他懂了。(圖/翻攝臉書)本土首例廚餘場淪陷:病毒具「超長存活期」
台大動物醫院粉專「台大特殊寵物及野生動物醫學研究室」指出,非洲豬瘟是一種對豬隻高度傳染性、致死率極高的烈性傳染病,目前仍沒有疫苗或特效藥可用,對豬隻產業的威脅堪稱「毀滅性」。
該病毒最難纏的特點是其強大的生命力。非洲豬瘟病毒可在受汙染的器具、食物、水源傳播,甚至在宿主體外能存活很長的時間。粉專強調,這使得病毒極易透過人員的衣物、鞋底、車輛,以及作為飼料的廚餘,在相距甚遠的不同養豬場間傳播,是防疫上的極大挑戰。此次梧棲案例場正是一處廚餘養豬場,農業部也已宣布全面禁止廚餘養豬。
嘉里大榮載運染疫豬肉涉規避調查,高市府罰300萬元送法辦。(資料照)致死率100%無藥可醫:產業經濟與心理雙重重擊
粉專進一步說明,當疫情擴散時,世界各國為求止損,不得不實施「整場撲殺」的嚴厲措施。從2022年起算,全球因非洲豬瘟而死的家豬至少有225萬頭。更駭人的是,2018年至2019年非洲豬瘟病毒首次侵入亞洲時,曾導致中國超過2億頭豬隻死亡。
粉專沉痛地指出,死亡的豬隻不僅造成龐大的經濟損失,更會對豬農和夜以繼日的防疫人員帶來「極為巨大的心理負擔」。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5日召開第37次會議,由行政院陳時中政務委員主持,他表示「有信心清零」。(圖/記者柯美儀攝影)亞洲唯一非疫國告急:野豬潛伏成最大隱憂
這次本土疫情的爆發,使台灣得來不易的國際成就面臨嚴峻考驗。台灣在今年5月才剛經過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大會認證,正式成為亞洲唯一同時獲得**三大豬病(傳統豬瘟、口蹄疫、非洲豬瘟)非疫國地位的國家,這代表著台灣豬肉重新取得出口世界的資格,是無數防疫人員與牧場共同努力的成就。
然而,粉專提醒,除了家豬以外,歐亞大陸至今已累積將近4萬例的野豬病例,病毒潛伏在森林田野中,若稍有不慎就會「死灰復燃」,讓疫情控制更加困難。農業部已啟動國際通報程序,未來3個月內若能控制良好、無其他新案例,才可向WOAH申請恢復非疫區地位。
非洲豬瘟全國豬隻禁宰、禁運措施延長至11/6。(圖/農業部提供)全民防疫6大行動:從邊境到日常共築防線
為確保台灣豬隻產業與國人心理健康,粉專懇切呼籲,除了中央與地方政府加強邊境控管和牧場生物安全措施外,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以下6件事來出一份力,唯有全民合作,台灣才不會破網:
1. 不恐慌: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安心食用台灣豬肉。
2. 邊境把關:出國旅遊,不帶回任何豬肉加工製品。
3. 拒絕網購:不要線上訂購任何國外的豬肉加工製品。
4. 保持距離:非必要不要接近養豬場,避免間接加速病毒擴散。
5. 主動通報:在野外或鄉間發現死豬,立即通報防疫單位。
6. 分享知識:請廣為分享正確的防疫知識,強化全民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