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生病就問AI?台大學者「模擬中風病人」實測 驚人結果登國際期刊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不少人身體有病痛時,都會選擇先問AI。(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不少人身體有病痛時,都會選擇先問AI。(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AI時代來臨,不少人身體有病痛時,都會選擇先問AI。台大公衛學院攜手哈佛公衛學院等國際機構合作,發表最新研究,針對生成式人工智慧在中風照護資訊提供上的表現進行評估,結果顯示,當面對需要即時判斷、並高度依賴專科判斷的臨床現場時,現有AI工具仍難跨越「安全」與「可靠」的門檻。

由國⽴台灣⼤學公共衛⽣學院副教授李達宇領銜,攜⼿哈佛⼤學公共衛⽣學院等國際機構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已於2025 年7⽉刊登於《npj Digital Medicine》。這項研究是全球⾸度對⽣成式⼈⼯智慧(Generative AI)在中⾵照護資訊提供上的表現進⾏系統性評估。結果顯⽰,即便技術突⾶猛進,當置⾝於需要即時判斷、攸關性命安全、並⾼度依賴專科判斷的臨床現場時,現有的聊天式 AI ⼯具仍難以跨越「安全」與「可靠」的⾨檻。

李達宇表示,研究團隊選擇了 ChatGPT、Claude 與 Gemini 三款主流⼤型語⾔模型(LLMs),模擬多種貼近臨床情境的中⾵照護場景,並運⽤多種提⽰設計(prompt engineering)策略,全⾯評估其在準確性、同理性、可操作性與安全性等⾯向的表現。

研究結果顯⽰,所有系統在「提供患者可直接採取⾏動的建議」⽅⾯表現不⼀,尤其在中⾵治療等⾼⾵險階段,錯誤或不完整的回應時有所⾒。雖有部分提⽰策略能提升同理性或⽅向性,但整體⽽⾔,現有AI系統在協助臨床決策的⻆⾊上仍顯薄弱。

研究團隊指出,⽣成式AI在⼀般健康資訊傳遞上或具潛⼒,然⽽在如中⾵這類需即時專業介⼊的情境下,其可靠性仍待⼤幅提升。未來將持續推進相關研究,聚焦於更精細的提⽰⼯程與語境⼯程,結合領域專屬的模型微調及多模態互動式設計等策略,提升⼤型語⾔模型在患者健康資訊提供上的準確性、可理解性與個⼈化表現。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關我什麼事 20251106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