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營養師王思穎iris授權、醫健新聞網整理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在這個時間中民間習俗習慣在這一天進補,希望經過一年的辛勞,在這個時刻可以恢復元氣。「營養艾瑞思。享瘦營養Life」營養師王思穎指出,薑母鴨、麻油雞、十全大補湯、鴛鴦鍋等是許多人進補的首選,在營養豐富的現在,要當心「進補→進脂肪」,除了要當心吃下肚的熱量外,補湯+火鍋配料下去,也會讓鈉攝取量超標,造成心血管的負擔,事實上,冬天想要很想瘦的關鍵在於,應避免3大雷區,食材配色採取「紅+黑+綠」三大原則。
立冬為甚麼要「補」?避踩飲食不小心變「胖」的3大地雷!(圖/醫健新聞網提供)立冬為甚麼要「補」?
以中醫觀點,古人認為秋冬時節,人體代謝會由「發散」轉為「儲藏」模式,因此要「補氣血、養腎精」,為寒冬儲備能量,此時適度的溫補,可以強化免疫力、改善手腳冰冷與疲倦感。而在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溫度降低的時,身體會主動提高基礎代謝率以維持體溫,因此熱量消耗其實比夏天高,所以只要飲食控制得宜、補對營養素,就能夠在維持免疫力同時提升代謝效率,讓冬天變成調整體脂率的好時機。
冬季「吃太補」 不小心變「胖」的3大地雷!
冬天進補是為了補氣血、強體力,但倘若「補錯方式」,反而會讓身體在寒冬裡堆積更多脂肪,下列就讓營養師告訴你三大陷阱容易讓你「補到胖」。
●地雷一:補湯太油,不小心吃下過多的油脂
補冬許多人會挑選像是麻油雞、羊肉爐、薑母鴨等湯底,雖然可以暖身,但往往也添加了大量的油脂與酒精,加上食材多為肥肉的部位,如:五花肉、雞腿皮、羊五花,其油脂與飽和脂肪較高,容易使肝臟與血脂代謝負擔增加。
●地雷二:太晚吃、吃太多
冬天氣溫較低,大家都愛在晚上吃鍋取暖,但晚上的時間基礎代謝率持續下降,而身體在夜晚傾向「儲存」而非消耗,熱量更容易轉成脂肪累積在腹部。
●地雷三:不小心喝太多甜湯
也許有些人特別喜歡在冬天喝甜湯補補氣,或是熱可可暖暖身,但也要小心隱藏的「糖危機」,過多的糖會使得胰島素過度分泌,並且促進脂肪囤積。
立冬進補避踩3大雷區,食材「紅+黑+綠」,冬天進補很享「瘦」。(圖/醫健新聞網提供)掌握3大原則 冬季進補也能很享「瘦」
難道擔心體重上升就不進補嗎?進補不等於放縱熱量,其實只要掌握營養比例與烹調原則,冬天也一樣能夠吃得暖、吃的瘦!
●以蛋白質為主角,選對油脂來源
冬天是提升基礎代謝的好時機,高品質的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與燃脂力的關鍵!透過選擇海鮮、雞胸肉、瘦牛肉等低中脂的蛋白質,補充優質蛋白質的同時也避免過多的動物性油脂攝取。
●湯底輕盈減脂配方
湯是冬天進補的靈魂,但倘若湯底太油或太濃,就等於喝下一整鍋脂肪。可以改用昆布、香菇、薑片等天然食材熬湯來取代高油湯頭。
食材配色三原則:紅+黑+綠
豐富的顏色搭配,可以攝取不同的營養素,而其中也對應著不同營養功能。
●紅色|如枸杞、番茄,富含鐵及β-胡蘿蔔素,可促進紅血球生成、改善血液循環
●黑色|如黑豆、黑芝麻、木耳,含有花青素與植物固醇,有助於調節內分泌、抗氧化,延緩冬天疲倦感。
●綠色|如菠菜、青蔥等綠色蔬菜富含鎂及維生素C,有助於能量代謝與免疫力。
「補的對,是養生;補錯了,是養脂肪。」從立冬開始,選擇正確的進補方式,不僅幫身體暖機,讓代謝動起來,同時又能夠健康又輕盈。還在擔心冬天到了就容易變胖嗎?趕緊掌握營養師推薦「享瘦進補法」,讓這個冬天進補不只是養身,更是養出輕盈與健康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