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記憶體這一兩個月成市場飆股,週五慘摔後被市場熱議甜蜜點已過,但是也有不同觀點。(示意圖/PIXABAY)週五台股受美股AI巨頭股價回檔拖累,指數終場大跌506.06點,跌幅-1.81%,收在27397.5點,跌破月線支撐;本週台股週線連2黑,全週下挫253.91點,週線跌幅-0.92%,平均日均量5901.81億元。三大法人方面則是全數站在賣方,外資本週賣超981.78億元,已連續第6週減碼台股,投信單週減持26.48億元,自營商也連續第2週減碼148.92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157.18億元。
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郭明玉指出,在美股AI龍頭股價回檔的壓力下,台股科技股也面臨修正。從產業面檢視,郭明玉說明,台灣半導體2025年第三季動能展現升溫態勢,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第三季台灣整體IC產業包含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產值達1.67兆元,年增20.6%,顯示在AI伺服器、高頻寬記憶體(HBM)與車用電子需求帶動下,產業已重返成長軌道,今年台灣IC產業產值可望再刷新歷史新高紀錄。
不過近期台股AI族群可能持續受美股影響,加上融資餘額已超過3100億元,郭明玉認為,週五指數跌破月線且呈現長黑K,短線震盪機率加大,資金往非AI與中小型題材股輪動,預期技術指標整理後有望再伺機挑戰高點。
對於週五當紅的記憶體族群大跌,市場聲音開始出現分歧,不過,多數法人仍看好相關個股包括群聯(8299)、旺宏(2337)、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宇瞻(8271)、威剛(3260)、十銓(4967)、創見(2451)、宜鼎(5289)。
擅長科技分析的萬鈞法人視野對此現象指出,記憶體市場週五消息密度非常高。從DRAM 報價上漲速度趨緩、長江存儲宣布 2027 年擴產、到鎧俠財報引發市場恐慌,最後收在擔心降息趨緩以及AI泡沫的美國科技股大跌,讓許多人開始懷疑:記憶體是不是要結束了?
日股鎧俠財報不佳?
但如果把這些訊息重新放回整個產業的脈絡,會發現它們其實指向同一件事,短線雜音開始變多,但大方向沒有改變。週五很多人看到鎧俠的 YoY 很醜,就直覺覺得是不是景氣有問題。事實上剛好相反。今年上半年才是 NAND 真正的谷底,那時候價格還在往下探,庫存壓力最大、需求最弱。用這個谷底去比去年當然會出現難看的 YoY,這反映的不是現在,而是已經過去的最壞時刻,只是股價已經先漲,勢必市場會有所反應。
真正重要的轉折其實從 7–9 月的那季就開始發生了。鎧俠的出貨量在增加、價格開始回升、獲利跳升,這種量價利三項同時翻揚,在記憶體產業幾乎就是景氣反轉的標準定義。至於他們不給全年展望、暫時不配息,在記憶體產業都屬正常現象。報價一天一個樣,任何財測都可能隔天就失準;不配息也只是先把資源留給下一代 NAND 技術,而不是市場擔心的「不看好明年」。
韓國釋出的三個訊號
反而真正該關注的是另一個面向:韓國那邊給出的前瞻訊號。KB Securities 最新報告直接把三星半導體部門明後年的獲利往上推得非常高,甚至預期 2026 年 DS(半導體)部門營益會到 61.8 兆韓元,是今年的三倍。原因很簡單,AI 帶動的高階記憶體需求正在全面爆發,而三星在 HBM 的市占率正要往上跳。
這份報告裡面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訊號:第一,三星的 HBM 出貨量預期 2026 年會同比成長 2.5 倍。第二,三星將在 Nvidia Rubin 平台的 HBM4 供應中重新取得更大份額。第三,高容量 eSSD 的需求也正在推升 NAND 的獲利回來。萬鈞法人視野指出,簡單說高階產品的漲勢,正在沿著供應鏈一路往下排擠。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這波記憶體循環不是傳統的 PC/手機週期,而是 AI 推論時代帶來的結構性需求重分配。你會看到一個從上而下的順序:先是 HBM 拉爆產能接著 DDR5 被排擠再來是 DDR4 供應被壓縮最後,推論的 storage 需求開始上升
市場恐慌要平常心以待
所以這段時間市場的恐慌很正常:漲得快、漲得急、波動也會跟著變大。但短線波動並不會改變長線趨勢,頂多只會讓市場在主升段前多洗幾次盤而已。這些短線的雜訊都不代表趨勢的反轉。鎧俠 YoY 醜,是因為它比的是谷底。中國擴產,是 2027 年以後的事,無法干擾當前的供需。報價趨緩,是因為漲勢太快,買方需要時間消化。蘋果壓價,只會影響 NAND 的小區塊,不會改變整個 AI storage 的方向。這波記憶體行情的本質,是供應鏈被高階需求整個「重定價」。而這不是一兩季,甚至不是一年能調整完的。市場波動難免,但萬鈞法人視野分析,這個族群的分析方式必須從短線預估,轉成長線結構的思考。只要 AI 推論的需求維持上升,那麼從 HBM 到 NAND 都會持續受惠。短線自然會有雜音,但只要趨勢沒被破壞,反而會是一段值得期待的行情。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