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光合菌培養訓練班」舉辦聯合成果發表暨回顧分享會,這場盛會不僅是專業交流的平台,更是匯聚數百名農漁友,一同見證多年來「農漁共好」理念。(圖/翻攝畫面)農業部農糧署及漁業署共同補助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簡稱食品所)推動的「光合菌培養訓練班」,於114年11月18日在屏東縣長治鄉農業科技園區,舉辦聯合成果發表暨回顧分享會。這場盛會不僅是專業交流的平台,更是匯聚數百名農漁友,一同見證多年來「農漁共好」實踐成果的重要時刻。
食品所自2015年起推動光合菌培養課程,後續在農糧署及漁業署的支持下,擴大「農業光合菌」與「水產養殖光合菌」系列課程。透過教育訓練、示範應用與在地推廣,輔導團隊課程已走遍全台,在各地累積將近萬名學員,涵蓋多樣化的作物種類與養殖品項,逐步穩固了「農漁共好」的實踐基礎。
此次發表會的核心精神為「農漁共榮・生態永續」,旨在將所有光合菌夥伴齊聚一堂,分享學習心得與應用成果。這不僅是一場專業交流,更是一次難得的重逢,讓學員們共同回憶這些年來的互動與成長。
食品所自2015年起推動光合菌培養課程,後續在農糧署及漁業署的支持下,擴大「農業光合菌」與「水產養殖光合菌」系列課程。(圖/翻攝畫面)食品所光合菌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光合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 PSB)之培養技術與應用研究,從基礎菌株篩選、營養優化到現地培養技術的建立,均具備完整技術鏈。在農業方面,光合菌能有效促進作物根系發育與光合作用效率,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同時藉由改善土壤微生態、促進氮循環,達到減少化肥使用的目標。在水產養殖中,光合菌可有效分解氨氮與硫化氫,改善水質透明度與穩定性,減少魚蝦病害發生,提升成長速度與存活率。此外,在水田與養殖場域中,光合菌能與甲烷菌競爭,降低甲烷釋放量,有助於推動農漁業減碳與淨零轉型。
團隊強調「現地即培即用」的理念,讓農漁民能在最大活性的狀態下使用微生物資材,大幅提升應用效益,並以教育訓練與公民參與機制,培養在地生產與永續使用的生態鏈。這項推廣行動不僅是友善農業的重要助力,也象徵台灣微生物科技在永續農漁業上的創新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