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AI產業2026年全面升級,從生成式AI進化至具自主決策力的Agentic AI,帶動自駕車、智慧眼鏡、矽光模組等技術蓬勃發展。微軟與NVIDIA雙軸主導,台廠如緯軟、宏碁資訊、中揚光等受惠明顯。市場預估Agentic AI產值2030年上看460億美元,台股相關供應鏈布局時機正好,投資人不容錯過。(示意圖/PIXABAY)隨著AI技術進入新一輪進化浪潮,2026年預期將是AI全方位落地與擴張的關鍵年。群益投顧研究部指出,AI產業正在從生成式AI(Generative AI)逐步過渡至更具自主性與執行力的代理式AI(Agentic AI)與物理AI(Physical AI)階段,企業導入模式也從單點應用走向系統整合,為各產業注入新一波成長動能。
微軟與NVIDIA兩大科技巨頭持續扮演AI產業的雙核心推手。微軟專注於應用層,以Copilot Studio提供多功能AI Agent協助企業自動化營運流程;NVIDIA則以開發平台與模型資源為基礎,全面支援Agentic AI的開發應用。兩者的策略互補,正加速AI從輔助工具進化為企業運作的主動智能中樞。
尤其在汽車產業領域,Agentic AI展現出強勁潛力。透過多Agent協作,AI能即時整合感知、決策與控制功能,進一步提升自駕技術的行車安全與系統穩定性。結合物理AI模擬環境,車廠可在虛擬場景中累積海量行駛經驗,快速驗證系統穩定性與商業化可行性,預計將加速自動駕駛量產進程。
根據研調機構Market US預估,全球Agentic AI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52億美元,於2025至2027年間快速成長至155億美元,2030年更有望達到460億美元,年均成長率(CAGR)高達43.9%,顯示其高度商用化潛力。
AI的發展已邁入第四階段,依序為感知型AI、生成式AI、代理式AI到物理AI,各具核心能力與應用價值。特別是Agentic AI具備自主決策與跨模組協作能力,不再被動等待指令輸入,而能主動依目標執行任務,預料在5年內將迎來應用高峰,成為智慧製造、車用科技與企業自動化的中樞技術。
個股方面,資訊服務與自駕車產業鏈中,緯軟(4953)、宏碁資訊(6811)與創泓(7714)等公司,預期將受惠於Agentic AI應用擴大。機器人與智慧製造領域則有上銀(2049)、台灣精銳(4583)與所羅門(2359)等企業,隨人形機器人逐步解決硬體規格限制,進入量產階段。
在可攜式裝置與網通產品方面,聯亞(3081)、中揚光(6668)、大立光(3008)與美律(2439)等公司有望因智慧眼鏡、矽光模組與新世代iPhone等終端產品導入AI功能而受惠。據預測,2026年iPhone銷量將達2.58億支,折疊機與AI輔助拍攝功能亦將成為關注重點。
智慧眼鏡方面,Meta持續推出支援AR功能的新款AI眼鏡,成本降低與光傳導結構進步將推升普及率,預期2030年出貨可達3,500萬支。這類產品透過WiFi連接雲端多模態AI模型,可進行即時語譯、物件辨識與AR互動等,預示未來AI服務型態將逐漸「去手機化」,邁向更直觀、全天候的運算型載具。
在基礎建設層面,隨著Nvidia GPU邁入新一代、網路頻寬進入800G世代,光收發模組將大幅成長,2026年預估1.6T模組出貨達2,000萬顆,矽光模組成本優勢與製程簡化,將助力其滲透率突破50%。
整體而言,AI產業發展進程迅速,2026年將成為AI從研發走向大規模應用的分水嶺。群益投顧建議投資人可關注AI技術從生成、代理到物理應用的轉型階段,布局具備硬體優勢、應用整合與高階模組開發能力的台灣供應鏈企業,掌握新一波AI浪潮的投資契機。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