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記者鍾志鵬攝影)

烏俄戰爭、紅海航道危機到AI產業席捲全球,世界正被地緣政治與科技競逐推向前所未見的能源新時代。前立委前、前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 舉辦《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來自德國、美國與台灣的核能、國防與外交重量級專家罕見同台,強調在這個能源等於防線、電力等於國力的時代,討論能源已經不是反核或擁核的時代。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左起)Kolas Yotaka 女士、狄嘉信先生 Karsten Tietz、李政鋒博士、湯馬士賽波特先生Thomas Seipolt、胡振東先生Tony Hu 。(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左起)Kolas Yotaka 女士、狄嘉信先生 Karsten Tietz、李政鋒博士、湯馬士賽波特先生Thomas Seipolt、胡振東先生Tony Hu 。(圖/主辦單位提供)

全球重新排隊:能源獨立已成為國家戰略主軸

《人間魚詩生活誌》發行人李政鋒博士指出,戰爭與能源危機讓世界徹底翻轉過去的能源想像,各國從「理想主義」逼回「現實主義」,因為能源已直接牽動國家安危。「如果台灣無法建立具韌性的能源體系,外部供應一旦被切斷,將不是缺電問題,而是國防、經濟、民生全面崩潰。」李政鋒強調,德國、日本、南韓都已重新評估核電;美國與歐洲更把核融合、氫能、儲能視為國家級科技戰略。全球趨勢已十分明確——能源不可能走單一路線,而是必須多元佈局。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 《人間魚詩生活誌》發行人 李政鋒博士。(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 《人間魚詩生活誌》發行人 李政鋒博士。(圖/主辦單位提供)

德國經驗:從「非核家園」到「現實平衡」

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狄嘉信表示,德國與台灣擁有相似的能源轉型壓力,而改革不應從「淘汰某一能源」出發,而是全面檢視所有能源能帶來的最大效益。他強調,台灣擁有科技實力與製造優勢,若能與歐洲合作電網、儲能、氫能,將對雙邊能源安全帶來突破。

德國核能科技協會理事長湯馬士.賽波特更直言:「不能用20世紀的恐懼來評價21世紀的科技。」他說明,烏俄戰爭讓歐洲陷入天然氣危機,促使德國延後核電廠除役並投入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與核融合研究。「SMR具有分散部署、被動冷卻、高安全性,是再生能源間歇時最可靠的後盾。」

美國國安視角:能源是台灣的防線

曾服務美國國防部的前雷神公司台灣區總經理胡振東警告,台灣若遭封鎖,能源就是最先被攻擊的目標。「台灣只有一個策略:撐得越久,越有機會等到國際援助。」台灣能源97%靠進口,美方智庫估算:台灣現有能源存量僅能撐 8 至 10 天。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前雷神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前美國國防部官員 胡振東先生Tony Hu(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前雷神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前美國國防部官員 胡振東先生Tony Hu(圖/主辦單位提供)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Mark Montgomery 少將透過錄影指出,俄羅斯攻擊烏克蘭能源設施是典型的混合戰手法,「台灣不能再把能源安全視為附屬議題,而是防衛體系的一部分。」他提醒:台灣一半以上電力仰賴天然氣,儲槽有限,一旦斷鏈,將成為戰時最大破口;同時台灣也低估了自身電網與網路安全的脆弱程度。台灣總統應聽取立法院與公投意見。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右為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蒙哥馬利少將 ( Mark Montgomery)。(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右為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蒙哥馬利少將 ( Mark Montgomery)。(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右為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蒙哥馬利少將 ( Mark Montgomery)。(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右為 美國保衛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蒙哥馬利少將 ( Mark Montgomery)。(圖/主辦單位提供)

Kolas:從反核世代走向更成熟的能源安全觀

論壇主持人、前立委 Kolas Yotaka 表示,反核運動曾在台灣象徵公義與安全,但國際局勢變化,能源議題早已超越環保框架,成為國家安全必須面對的戰略工程。她語出關鍵一句:「拒絕討論不會讓台灣更安全。」Kolas 呼籲政府啟動跨部會與跨黨派的「國家能源安全會議」,重新檢討能源配比,並與美日歐建立能源戰略聯盟:包括 SMR 佈署、核融合技術合作、強化電網韌性、核廢料管理與再生能源整合等。「我們需要的是能在戰時運作的能源體系,而不是在平時好看的政策數字。」台灣必須超越「非核 vs. 再生」的對立

論壇中多位國際專家共同提出相同結論:能源不是黑與白的二元選擇,而是國家共同的生命防線。再生能源、儲能、核能、氫能、核融合等都必須被納入同一張戰略藍圖,而不是彼此排斥。李政鋒博士表示:「當台灣開始願意以理性討論能源問題,台灣正往成熟的能源治理邁進。」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 前立法委員及前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與德國在台協會處長 狄嘉信先生 ( Karsten Tietz)(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 前立法委員及前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與德國在台協會處長 狄嘉信先生 ( Karsten Tietz)(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是國家重要戰略、能源是台灣的護國電網、能源獨立也是護國防線

論壇指出,在這個戰爭沒有硝煙、攻擊首先瞄準電網的時代,能源已經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台灣需要的不僅是穩定電力,而是能在危機中撐得住的國家級能源韌性。能源不是環保議題,不是政治議題,而是台灣生存的議題。在AI與地緣政治的巨浪裡,誰掌握能源,誰才能掌握未來。

Kolas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表示,能源安全國家安全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不能排除任何可以讓國家更安全的方法,包括各式各樣不同的能源。所以在考量國家安全的前提之下,「非核家園是不得不的能源修正策略」,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它是不是必須要做修正。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 前立法委員及前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圖/主辦單位提供)
《能源獨立與國家韌性論壇》德美台專家齊聲:能源是國家生存問題,「台灣應以國際為師」。圖為 前立法委員及前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圖/主辦單位提供)
#非核家園

【立院榮譽顧問EP.156】比追劇還好看!2026北北桃中市長誰出戰?
大數據推薦
北港媽祖下府城 【11/20 媽祖進府城第一日下午】2025年 #南都巡歷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