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模具業,被譽為「工業之母」,是所有製造業的骨幹與靈魂。從日常使用的手機外殼、汽車零件,到高精密的醫療器材、半導體,都需要模具這項關鍵技術才能讓供應鏈完善。面臨全球多股逆風,台灣模具產業正面迎向突圍的關鍵時刻。
工研院機械所湯寶貞副組長在致詞中勉勵業者,申請政府資源借力使力,勇敢轉型。(圖/ITRI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逆風中求變,奠定高階競爭力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工研院主辦的「級設計驅動X製造升-模具應用升級輔導成果分享會」,邀請六家導入AI與智慧製造的標竿企業,分享如何將師傅的經驗轉化為數據資產、如何以數據化進行製程管理與優化,以領導者的魄力與AI協作帶領組織轉型,重新鍛鍊模具業的核心能力。工研院機械所湯寶貞副組長表示,模具不是配角,是百工百業的基石,也是供應鏈的靈魂,經濟部產發署更準備了八大資源協助業者進行數位優化與淨零轉型,協助企業再創高峰。
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工研院主辦的「設計驅動X製造升級-模具應用升級輔導成果分享會」,展現藉由AI賦能及數據驅動,分享轉型豐碩成果。(圖/ITRI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設計升級〕用AI達成良率提升、開發期縮短、知識傳承
協誠鋼模在業界已服務30年,企業二代林研聖特助指出,藉由導入AI輔助資料庫,將資深師傅的經驗數據化,建立「好球帶」參數,有效縮短經驗傳承不足的痛點、並降低試模次數與昂貴材料的浪費;身為新幹線供應鏈的震保企業,面對客戶全檢的品質要求,盧光助協理則採用「製程可視化」,透過AI即時監控,提升模具良率,穩固客戶忠誠度;模具業過去常依賴『試誤法』在事後改良模具設計,君牧塑膠黃奕達協理則思維逆轉,導入『線上試模調機歷程追蹤系統』,讓設計環節更標準、更穩定。
(左起)均賀科技陳維哲經理、瑞皇精密林順福副總經理、鑫型精密林當財董事長、 台灣區模具公會張和明理事長、工研院機械所湯寶貞副組長、協誠鋼模林研聖特助、君牧塑膠黃奕達協理、震保企業盧光助協理,受益於政府資源,為模具產業注入數位管理思維。(圖/ITRI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製造升級〕降本、提質、增效,AI可以幫上忙
擁有華美集團資源的瑞皇精密藉由導入電腦輔助排程(CAPP)與知識管理系統,讓大學生與老師傅協作,將37年的技術經驗轉化為數位資產,林順福副總經理認為,最大的改變是「團隊管理文化」,從過去「資訊孤島」轉變為目標一致、進度透明的「共同看板作戰」。聚焦於鋅、鋁、鎂壓鑄模具鑫型精密除了持續推動數位優化,林當財董事長特別在「刀具管理」著力,數位化收集刀具磨耗數據,實現預防性管理 ,避免因刀具損壞造成停機與重工,進而提升接單競爭力;以成為「關燈工廠」為目標的均賀科技,這次則導入智慧網頁看板與條碼報工系統,陳維哲經理表示,面對產品線少量多樣的挑戰,製程升級讓生產資訊更智慧、更即時透明,大幅減少了溝通成本與管理浪費。
數位轉型是現在式 逆風突圍在此時
張和明理事長總結表示,數位轉型並非要取代老師傅,而是透過AI工具協助決策,讓經驗得以傳承,這正是模具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經濟部產發署將在115年度持續推動包括智慧化、低碳化等八大資源,持續推動產業升級。這場「逆風騎行」的改變正在發生,台灣模具產業正逐步從傳統黑手轉變為科技服務業,穩固其作為全球供應鏈靈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