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金士懿觀點》COP30後,綠能競逐牽動全球氣候權力新布局

文/台北大學商學院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員 金士懿博士

COP30 在巴西貝倫落幕後,真正值得關注的並非冗長的草案,而是各大力量藉由會議釋放的戰略信號。今年的談判雖未產生具約束力的突破,但卻勾勒出未來十年全球氣候治理的權力重新分配。美國以技術前沿重新定位其全球角色,歐盟強化制度槓桿以維持規則領導,而中國則以產業鏈與下一代能源技術推動新的國際影響力。全球南方則首次以政治性集體姿態介入氣候議程,對國際制度提出新的正當性要求。

金士懿觀點》COP30後綠能競逐牽動新布局。(圖/國立台北大學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金士懿 博士)
金士懿觀點》COP30後綠能競逐牽動新布局。(圖/國立台北大學金融科技暨綠色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金士懿 博士)

美國的缺席雖削弱其在 COP30 的能見度,但華府近年把核融合、先進核能與長時儲能視為能源戰略主軸,反而凸顯其技術跳階的意圖。能源部長 Jennifer Granholm 強調,美國將以融合與先進地熱作為長期能源布局,而非再以製造端與中國競爭。美國的外交空缺與科技押注形成強烈對比,也使華府在未來的氣候政治中維持「低參與、高可見度」的獨特姿態。在石化燃料議題上,美國透過多邊聲明支持逐步減少化石燃料,但立場較歐盟保守,強調能源安全與產業穩定,以避免在承諾上與中國及產油國正面衝突。 

歐盟在 COP30 中的存在感源自制度力量。歐盟對 CBAM 的堅守意在確保其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維持規則制定者的角色。然而,川普政府重啟鋼鋁關稅,使歐盟陷入「雙線衝突」的敏感位置。《金融時報》報導指出,CBAM 若在對美關係上讓步,將使歐盟喪失對國際製造業施加碳成本的道德權威;若堅守,則可能引發跨大西洋貿易戰的再度升級。歐盟氣候行動總署副總司長 Mauro Petriccione 在 COP30 場邊接受歐洲媒體訪問時指出,布魯塞爾在推動 CBAM 的同時,必須同步面對跨大西洋貿易摩擦升溫的現實。他強調,歐盟將堅守「以碳成本維護公平競爭」的原則,但也必須在制度自信與經貿穩定之間找到平衡。這番表態凸顯 CBAM 能否成為真正的全球減碳槓桿,關鍵不僅在於法規內容,也在於歐盟如何處理與美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中國在 COP30 的影響力則來自主導性產能與下一代能源技術的同步推進。國際能源署報告指出,中國掌握全球大部分太陽能、儲能與關鍵原料製造,使其不再只是供應者,而是全球能源轉型節奏的塑形者,但更引人矚目的是中國在下一代能源上的布局。甘肅的 TMSR-LF1 釷基熔鹽堆進入實驗性運行階段,標誌著中國在第四代核能路線上的技術突破。而 EAST「人造太陽」的千秒級高約束運行,也為 CFETR 工程實驗堆前進奠定了材料與理論基礎,使中國在核融合領域成為與美國並列的主要技術競爭者。同時,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氫氣生產國,並以低成本電解槽推動氫能基礎設施加速擴張。中國的戰略不再只限於「降低綠能成本」,而是「定義綠能的下一步」。

全球南方在 COP30 的政治能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貝倫宣言》由 44 國共同提出,以糧食安全、貧困治理與氣候行動的結合重新描述全球氣候責任。多國領袖明確指出,沒有足夠調適資金,就不存在公平的減碳討論。南方國家的語氣不再是悲情,而是戰略性的立場宣示,要求國際制度正視「發展空間」與「氣候正義」之間的結構矛盾。這股集體力量意味著未來全球談判將不再是美、歐、中三邊格局,而是「新興政治集團」的多層競逐。

台灣在這種重組中的位置需要重新校準。出口導向的產業結構使台灣無法與全球氣候制度脫鉤,而產品碳足跡、供應鏈碳揭露與 CBAM 形成的三重壓力,使台灣必須從「達標思維」轉向「競爭力思維」。台灣確實擁有可能成為區域亮點的能力,包括微電網技術、能源管理系統(EMS)、儲能整合與海洋監測設備。這些優勢納入國際低碳供應鏈,讓台灣成為亞太供應鏈中的「低碳節點」。

COP30 的價值不是協議,而是揭示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下一階段:未來十年將不再是減碳競賽,而是氣候主導權的競逐。在全球減碳規則與能源供應鏈重新洗牌之際,台灣唯有積極展現自身的技術與制度能量爭取主動,不讓外部規則決定我們未來的氣候座標。

金士懿觀點》COP30後,綠能競逐牽動全球氣候權力新布局(圖/AI資料照)
金士懿觀點》COP30後,綠能競逐牽動全球氣候權力新布局(圖/AI資料照)

              
這張AI圖表示:台灣被美國科技壓力、歐盟CBAM、中國綠能與全球南方訴求四方夾擊,象徵 COP30 後氣候地緣政治壓力。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評論/三立大論壇

作者簡介
邀請各方評論家聚集「三立大論壇」,發表對社會、時事、政治的獨到見解,相互交流。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1124 LIVE 三立新聞直播-午間新聞快報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