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國際期刊證實了!胖是癌症共同風險  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全球頂尖醫學期刊《Lancet》(刺胳針)、《NEJM》(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指出,肥胖不只是外型議題,是會全面拉高癌症、心血管、肝腎與代謝疾病的關鍵風險因子。婦產科名醫黃元熙醫師提醒:「胖不是可愛、不是福氣,是全身在發炎的警訊。你以為只是變胖,小心可能已經深陷13種癌症風險。」而「體重」是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身體的事情永遠不能拖  小心13種癌症不知不覺找上你

黃元熙醫師警告,過去你可能以為「胖一點只是外表問題」,但《Lancet(刺胳針)》與《NEJM(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大型研究已經很清楚指出:體脂肪越高,不只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風險上升,至少有 13 種癌症的發生率也會跟著往上爬。

與肥胖相關的癌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公布,肥胖與至少13種癌症風險上升有關,包括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大腸癌、胰臟癌、肝癌、腎臟癌、膽囊癌、食道癌、甲狀腺癌、骨髓癌、攝護腺癌與腦膜瘤等。

與肥胖相關的疾病:

肥胖對健康的危害不僅限於癌症,更是多重慢性病的根源。代謝相關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與肝硬化等心血管方面疾病,如冠心病、心衰竭、心律不整、中風等。

另外也增加以下疾病的風險,如睡眠呼吸中止症、關節退化與腰背疼痛、慢性腎病、痛風、胰臟炎、胃食道逆流、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最後,會增加精神方面疾病的風險如憂鬱、焦慮與自尊低落等

肥胖對婦女的危害:

由於女性體內的雌激素部分來自脂肪組織,當體脂過高時,雌激素會異常升高,使月經週期不穩、排卵功能受影響,進而導致不孕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對孕婦而言,肥胖也會增加產科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如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以及剖腹產機率增加等。 此外,停經後若體重持續上升,子宮內膜癌與乳癌的風險也顯著增加。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翻攝自pixabay網站)

好消息!不同國際期刊訊息一致 「體重」是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黃元熙醫師表示,國際期刊強調,「體重」是可改變的危險因子,肥胖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整串問題」的起點。只要從源頭改變,「一整串風險」就能一起往下壓。

從「吃」開始:讓餐桌變成你的抗癌與減重後盾

不需要立刻吃得很完美,只要每週進步一點點,身體就會開始回應。

一、 減少「三大致胖關鍵」

1.少糖:含糖飲料、手搖杯、甜點。

含糖飲料會快速拉高血糖與胰島素,長期下來促進脂肪囤積,增加糖尿病與某些癌症風險。

2.少精製澱粉:白飯、白麵、糕餅。

過多精製澱粉=變相吃糖,會讓體重、血糖一起往上。

3.少加工肉品與油炸物

二、每餐試著做到「231」口訣

2 份蔬菜、3 份澱粉或水果、1 份優質蛋白質。

三、對酒精說「少一點」甚至「可以不要」

酒精會增加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與某些乳癌風險,也會增加熱量、傷肝。

從今天開始少糖、少精製、少油炸,多動一點、多睡一點

黃元熙醫師提醒,肥胖不是外型問題,是身體發出的警報。當國際重量級期刊已經清楚指出至少 13 種癌症與多項慢性病都與體脂過高相關,能做的絕不是等待。健康不能拖、體重能改變。從今天開始少糖、少精製、少油炸,多動一點、多睡一點、多珍惜自己一點,每一個小選擇,都是在為未來的自己降低生病風險。現在,就是最好開始健康時刻。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黃元熙醫師提供)
國際期刊證實:胖是癌症的共同風險。婦產科名醫黃元熙曝光1招救自己「瘦身吧!維持適當體重」。(圖/黃元熙醫師提供)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新台派上線 20251124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