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保健食品裡的「賦形劑」是什麼?到底安不安全? 營養師教你輕鬆看懂

圖、文/林文澤營養師授權、醫健新聞網整理

在健康意識抬頭的現代,越來越多人會在意自己吃下肚的東西是不是安全,除了日常的飲食外,許多人也開始關注保健食品的成分,每每在買保健食品時,看到成分表一長串陌生名稱:「微結晶纖維素、硬脂酸鎂、滑石粉、二氧化矽、黃色4號等,相信你一定會冒出許多疑問,例如:這些是不是化學添加物?會不會傷身?」「營養大學堂」營養師林文澤指出,它們多半不是「主成分」,而是讓保健食品成形、穩定、好吞、好保存的「賦形劑」,在食品與藥品製造中,賦形劑的存在是必須的,而且都有明確法規規範,到底賦形劑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添加?透過今天的文章告訴你。

保健食品裡的「賦形劑」是什麼?到底安不安全? 營養師教你輕鬆看懂(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保健食品裡的「賦形劑」是什麼?到底安不安全? 營養師教你輕鬆看懂(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賦形劑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加?

「賦形劑是讓有效成分順利地送進我們體內的技術助手。」賦形劑是幫助保健食品的技術性材料,主要任務包含下列3項:

1. 幫助產品成形:粉末本身體積太小、無法壓成錠或裝進膠囊,需要骨架與黏性。

2.保持穩定:防潮、防氧化、避免結塊,確保成分在保存期限內仍然有效。

3.改善吞嚥與外觀:膜衣讓錠劑更滑順,色素能避免原料顏色不好看(有的原料呈暗色),顏色甚至分辨不同類別產品,避免服用錯誤。

保健食品裡的「賦形劑」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加?安不安全?(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保健食品裡的「賦形劑」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加?安不安全?(圖/醫健新聞網提供)

錠劑、膠囊裡常見的4種安全賦形劑

1.微結晶狀 α-纖維素(MCC):源自植物纖維(木漿或棉漿),是最常見的填充與骨架材料。

■ 讓錠劑堅固、不易碎
■ 入口後能適度崩解,釋放主成分
■ 不被人體吸收、會隨糞便排出
■ 多國法規與國際機構(FDA、EFSA、JECFA)均認定安全

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水溶性高分子,用於黏合與穩定粉末。

■ 讓粉體壓錠不鬆散
■ 用量少、不被吸收
■ 國際食品與藥品法規均允許使用

3.硬脂酸鎂:壓錠不可或缺的「潤滑劑」。

■ 讓粉體不黏模、不堵機
■ 成品外觀更完整一致
■ FDA 與各國藥典皆認可為安全使用

4.玉米澱粉、乳糖:天然來源的填充劑。

■ 增加錠劑體積、改善口感
■ 不是「偷加糖」
■ 乳糖量極低,大部分乳糖不耐者不會有症狀

膜衣中的3大保護材料

1.羥丙甲纖維素(HPMC):素食膠囊的主要成分

■ 防潮、防氧化
■ 改善外觀
■ 不吸收、無毒性、國際認可

2.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讓膜衣更柔軟、不龜裂。

■ 水溶性、惰性、可排出
■ 用量低、全球主要食品與藥品法規均允許

3.滑石粉:天然礦物,食品級必須無石棉、無重金屬汙染。

■ 防潮
■ 抗黏
■ 讓錠劑更容易成型
■ 長期使用都安全的成分。

粉包、益生菌常見的2大穩定劑與載體

1.麥芽糊精、聚葡萄糖(利體素)、乳糖、玉米澱粉:這些都是粉體中常見的「載體」。

■ 讓少量的菌種或萃取物能均勻分散
■ 維持粉末蓬鬆、不結塊
■ 不是營養糖,而是技術用途
■ 經國際認可,在安全範圍內使用無虞

2.二氧化矽:益生菌粉中最常見的抗結塊、防潮劑。

■ 吸附多餘水分
■ 讓粉體不結塊、保存性更好
■ 不溶於水、不吸收,會原樣排出
■ 被多國法規與安全評估機構認定可使用

為什麼用人工色素?最新安全觀點如何?

保健食品常見黃色4號、藍色1號、紅色40號,主要功能是:

■ 讓錠劑或膠囊顏色一致、不褪色
■ 區別不同劑型(例如 B 群常見黃橘色)
■ 改善外觀避免斑點

目前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 的「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 JECFA)、美國 FDA以及多數國家:認定在規範使用量內是可接受的食品色素。各國皆訂有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DI),一般人從食品與保健食品攝取的量遠低於上限。

少數對阿斯匹靈或色素敏感者可能出現皮疹、氣喘。此類族群可選擇「無人工色素」產品。想避免人工色素可選擇:薑黃素、β-胡蘿蔔素、金盞花萃取、甜菜紅,這些都是常見的天然替代色素。

二氧化鈦:最新(2021後)國際評估版本

二氧化鈦常用於白色膜衣,具有遮光、防潮與外觀穩定功能。2021年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更新評估後表示:由於無法排除微粒可能造成 DNA 損傷,因此不再認定為安全食品添加物。歐盟於2022年起禁止用於食品。

台灣、日本、美國目前仍允許食品級二氧化鈦的使用,但有嚴格規範(不得使用奈米級、須符合食品級純度),其他國際機構仍認為在既有使用條件下可接受,但會持續關注。

「賦形劑不是壞東西」營養師林文澤強調,它們是保健食品中不可或缺的「工程角色」,只要來源透明、符合衛福部與國際法規、劑量在安全範圍內,這些添加物就是安全的。不需要過度擔心長期使用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
■ 衛生福利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規定》
■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TFDA)食品標示與添加物公告
■ 美國 FDA GRAS 食品安全資料庫
■ WHO/FAO JECFA 食品添加物安全評估
■ 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食品添加物科學評估
■ 國民健康署食品與營養資源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保健食品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