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今(27)日討論通過,國防部擬具「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圖/記者盧素梅攝影)行政院會今(27)日討論通過,國防部擬具「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預計未來8年、即2026年至2033年間,暫匡列投入新台幣1.25兆經費。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就軍購案的規劃已經跟美國完成初步的協調,獲得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正式提供採購項量、報價資料、交易期程等資訊,說明美方確實有供貨的意願。
行政院會今聽取國防部報告「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國防部說明,為因應中共軍事威脅型態陡升,賴清德總統今年2月國家安全會議指示「國防預算逐年成長至 GDP3%,以編列特別預算為優先。」國防部為達成政策目標,已規劃自115年至122年辦理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 稱戰力計畫特別預算採購,並獲總統同意在案,爰擬具 「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草案,請核轉立法院審議。
國防部表示,當前我國正面臨嚴峻的安全挑戰,中共襲擾樣態日趨多元,也壓縮我預警時間,面對威脅,國軍奠基於過去10年穩定的國防預算成長,以及建軍備戰成果,規劃於2026年起編列「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區分8年籌獲符合防衛作戰實需的武器裝備,以展現強烈自我防衛決心。
國防部指出,「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特別預算」執行期程為2026-2033年,預算上限暫匡新台幣1兆2,500億元,籌獲項目計「精準火砲」、「遠程精準打擊飛彈」、「防空、反彈道及反裝甲飛彈」、「無人載具及其反制系統」、「強化作戰持續量能相關裝備」、「AI輔助與C5ISR系統」、「台美共同研發及採購之裝備、系統」等7類,期望透過爭取預算一次性配賦,確保資源穩定集中,加速獲得所需戰力。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27)日出席院會後記者會。(圖/行政院提供)國防部說明,本次編列的特別預算,具備「建構重層防衛體系,打造台灣之盾」、「引進高科技與AI,加速擊殺鏈」、「厚植國防產業,打造非紅供應鏈」三大特色,期能達成「空中重層攔截網」、「指管與決策輔助」、「多層次削弱」、「遠距精準打擊」、「強化作戰韌性」、「提升軍備量能」及「國防帶動經濟效益」七大目標,以強化國防力量,對抗威權擴張。
國防部並說明,國防要能夠帶動經濟效益,本次特別預算投資,預估可望創造4000億產值、帶來9萬名以上的工作機會,讓在守護台灣安全的同時,推動國家經濟發展,並打造非紅供應鏈。
顧立雄在院會後記者會指出,有關這次的特別預算,包括軍購、商購跟自製的方式,其中對美軍購的案項當然是重要採購項目,「就軍購案的規劃已經跟美國完成初步的協調,獲得美國國防部安全合作局正式提供採購項量、報價資料、交易期程等資訊,說明美方確實有供貨的意願」。
顧立雄並指出,現在因為軍購案案項還在美方內部審查中,在還沒完成知會國會之前,援例是不對外公開。若美國國防部完成知會其國會後,我國防部會再適時對外說明。顧強調,雙方在規劃過程中是一直有再進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