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測!經痛生活大亂?恐子宮內膜異位症搞鬼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25歲至40歲之間的育齡女性。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國內一年平均新增約五萬人次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此疾病會提升不孕風險,提醒出現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痛、排便與排尿困難、腹瀉、不孕等症狀者,可能與該疾病有關,應盡早就醫診治。

醫師提醒,出現經痛、性交痛、排便與排尿困難、腹瀉、不孕等症狀的女性,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圖/記者楊晴雯攝)

▲ 醫師提醒,出現經痛、性交痛、排便與排尿困難、腹瀉、不孕等症狀的女性,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圖/記者楊晴雯攝)

台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暨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成因是「經血逆流」導致。當經期來臨,正常的血液與內膜碎片會順著子宮頸流到陰道,順向對外排出,卻有部分血液和內膜碎片向上逆流至輸卵管流進腹腔中,這些遺留碎片生長在卵巢及腹腔各組織器官,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

曾啟瑞比喻,經血逆流導致子宮泡在經血裡,如同醃在辣醬裡的韓國泡菜一樣。而逆流的經血中含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與自由基,自由基會抑制胚胎發育,造成不孕;前列腺素則會使子宮肌肉收縮,引發痙攣式經痛,造成經期來臨痛不欲生的症狀,或影響腸道平滑肌收縮造成經期間容易腹瀉。

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說,月經期間或月經前後,曾因受經痛(包括下腹痛下背痛、腰部以下的疼痛困擾)影響日常生活,以致於無法工作;性行為時感到疼痛;曾罹患巧克力囊腫;曾接受超音波檢查,如陰道超音波,疑似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但未確診;家族中有人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曾流產、不育或子宮外孕。若出現三項或以上症狀,即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容易被發覺,在姑息強忍的情形下,子宮內膜異位症從發現到治療約需要七年的時間。根據研究指出,疼痛感可能於無形間引發八成左右的女性罹患抑鬱症或焦慮症,曾啟瑞呼籲,女性若發生上述症狀,應提高警覺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25%至35%是無症狀的」,更顯得定期檢查的重要。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任暨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吳憲銘說,子宮內膜異位症檢查主要透過內診、超音波、腹腔鏡、驗血方式檢測其嚴重程度,再透過手術、藥物治療或複合式治療,但無論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其治療皆以減緩經期疼痛或其他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疼痛感及阻斷復發、恢復或保存生育能力為主要目標。

吳憲銘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大多是良性腫瘤,僅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的機率會癌化,演變成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他表示,過去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易有胸部縮水、聲音變粗、體重增加、長痘痘、骨質疏鬆等副作用,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往往造成患者中斷或放棄治療。目前台灣已核准新型口服黃體素,能顯著降低上述副作用,對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疼痛反應表現良好,復發率明顯降低,停藥兩個月後可恢復排卵功能,懷孕將不再是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子宮內膜異位症風險測試。(表格/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提供)

▲子宮內膜異位症風險測試。(表格/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傅崐萁率團訪中返台 召開記者會說明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防兒少性剝削!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修法審查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