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突然手麻又痛 當心是滑鼠手警訊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腕隧道症候群,也就是所謂的滑鼠手,高危險群為電腦使用者、機械技工、家庭主婦等,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症狀任何時候都會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晚間睡覺睡到一半或快起床時症狀會加劇,很常讓患者以為是睡姿不良引起而延誤就醫。

電腦、3C、打字。(圖非新聞當事人/攝影者chia ying Yang,flikr CC License/網址http://bit.ly/2kkVL1X)

▲(圖/攝影者chia ying Yang,flickr CC License)

三軍總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永燦表示,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它會穿過手腕處的「腕隧道」,若是受到壓迫、發炎,導致正中神經缺氧及病變,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也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常見於電腦使用者身上。吳永燦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早期症狀,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症狀可發生於任何地方和任何地點,但是更有可能在夜裡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加劇,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甩甩手便可以減輕症狀,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而延誤就醫。

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更進一步可能拿筷子、杯子、扣鈕扣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甚至握力變得軟弱,手中東西會開始拿不穩甚至掉落的狀況發生。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縮、感覺喪失等,吳永燦提到,於門診中偶爾會遇到嚴重的個案,只要手腕處被輕輕一碰便會像是被電到的感覺,若是不儘早治療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神經病變。

吳永燦表示,腕隧道症候群傳統治療包含服用止痛藥、維他命B群等,但對症狀改善有限;復健治療,如雷射、超音波、電療、蠟療等,需長時間治療,效果較緩慢;長時間配戴特製的手腕護具以減少壓迫,較不方便;病情嚴重或對保守治療無效,雖然效果不錯,但仍有一定復發比率且可能帶來相關後遺症,像是疼痛、感染、術後無力或沾黏,則會建議進行外科手術。

約有六至七成的患者經傳統治療後,療效不持久經常復發,對此,三軍總醫院近年臨床實驗發現三項新式治療研究成果。吳永燦表示,包含非侵入性的「體外震波」,刺激生長激素,達到止痛與組織修復再生的功能;「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注射」;以及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效果可達到3個月至1年。

腕隧道症候群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吳永燦說,女性好發年齡在45到54歲之間,盛行率在女性較高約為7%,男性約在1%,現代人工作忙碌,喜歡使用3C產品,發生率越來越高且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此外,他也提醒,長時間手腕過度屈曲及伸展(可能使腕隧道壓力增加8至10倍),例如機械技工、木匠、打字員及家庭主婦等,其他可能原因還包含腕骨骨折、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酒精濫用、懷孕末期、腫瘤壓迫等也是高危險群。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