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也不厭倦!成都火鍋經濟成新紅海 吃鍋一晚消費6億

記者盧巧萍/綜合報導

麻辣鍋是成都人生活的日常,就算天天吃也不厭倦。背後原因歸功於講究的火鍋文化,不但油和湯最佳比例是3比7,食材下鍋的時間、乃至於擺盤都是學問,更讓「火鍋經濟」規模驚人,光是在週五晚餐的熱門時段,央視估計,一晚全成都的火鍋店消費額就高達6億台幣。

紅豔的麻辣鍋看著暖心、吃著暖胃,四川成都火鍋文化百家爭鳴。央視記者:「等了多久了?」成都民眾:「我們下午2點多鐘就在排了」、「我是5點半到的(等到)現在。」央視記者:「馬上兩個小時啦。」成都民眾:「我們是從到了火車站,然後(網上)排號,排到現在」、「排隊是常態,基本上每天都會排隊。」

▲火鍋可謂成都人的日常。(圖/翻攝自CCTV財經)

外地人慕名前來嚐鮮,更是本地人的日常,他們說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一頓不行就吃兩頓吧。成都民眾:「我們其實在成都的話,要說吃(火鍋)的話,天天都可以吃,一般的話,一周也要吃個兩三次。」

一言不合就吃鍋,在這份熱愛的背後,成都火鍋形成規模經濟更是可觀。央視記者:「在成都的中心城區有上萬間火鍋店,保守估計每家火鍋店50口鍋,每口鍋4個人消費,平均每人消費額60元人民幣(約300元台幣),意味著總消費額上億元。」

▲師傅連食材的處理都相當講究。(圖/翻攝自CCTV財經)

也就是說光是週五晚餐熱門時段,成都人吃火鍋就能燒掉6億台幣,而之所以能自成文化在於對吃法的極致講究。皇城老媽後台經理吳紅梅:「我們採用牛里肌醃製12個小時,我們要求長8厘米、 寬5厘米、厚兩毫米。」

▲牛肉有如花朵般的擺盤。(圖/翻攝自CCTV財經)

牛肉不但得排成扇形,還開出間距相同的花朵,各樣食材前置作業都不馬虎,為了方便小朋友食用,豆苗得摘掉老梗和豆鬚,以防塞牙縫,而師傅切板豆腐還得拿尺來量。皇城老媽後台經理吳紅梅:「每塊是邊長兩厘米的正方體,選用雞胸肉做成泥以後,加入我們的雞湯炒製兩個小時,表面在出品的時候,還需要加一層蛋黃保護。」

▲吃火鍋也可以是一場美的饗宴。(圖/翻攝自CCTV財經)

精美的擺盤,讓吃火鍋也能是場美食盛宴,自然不是全丟下鍋煮熟就行,講究的店家會把每樣食材的烹調時間一一細心標出,湯底更是火鍋的靈魂,油和湯最佳比例是3比7。 

麻辣空間工作人員:「麻辣空間選用的是一級菜籽油、雲南高海拔的極品花椒熬製而成的無渣底料,我們的油都是一次性的。」鍋底當面加給你看,杜絕黑心回收鍋的食安疑慮,有鑑於傳統牛油鍋底,雖然香卻讓腸胃有負擔,有創新業者推出清油湯底,用菜籽油取代牛油,主打健康養生。

▲吃鍋民眾可以親眼看到火鍋湯底的加入。(圖/翻攝自CCTV財經)

食客:「吃了上癮的那種感覺」、「這個就是清油的,它就沒有那麼油膩,吃後就比較舒服」、「健康、味道好、菜品新鮮」、「吃完以後不上火。」

不只口味順應潮流,大量需求更催生現代化製程,過去廚師要翻炒上千次,忍受火辣蒸氣薰天,巧妙融合後的辛香料,才會讓麻辣鍋「麻得有道理,辣得有分寸」。

▲湯底製程已由機器取代。(圖/翻攝自CCTV財經)

麻辣空間董事長肖守建:「(記者:500斤裡邊是200斤辣椒)因為我們這是無渣火鍋,所以把它炒製好,我們會把花椒、辣椒全部去掉,這邊炒製好過後,我們就打在浸提罐裡面浸提24小時,浸提過後我們再去渣,然後打在我們的調配罐裡面,經過調配過後我們再包裝。」如今已經能由機器代勞,而一包包的湯底,不只是一間火鍋店的秘密武器,業者腦筋動得快,更躋身代工業者,打入供應鏈。

▲成都火鍋經濟驚人。(圖/翻攝自CCTV財經)

麻辣空間董事長肖守建:「(年營收)3億多(逾15億台幣),底料銷售佔60%,訂製產品的部分,2017年收入有3千多萬(逾1.5億台幣)。」針對個人消費者,業者不忘推出便利包,上館子的好味道在家也能重現。湯底滾了,火鍋經濟形成的新紅海也正在中國沸騰。(整理:實習編輯楊蕙瑜)  

三立iNEWS 加入 @setn 好友

【94要客訴】徐巧芯大姑想脫罪推林于倫?柯慘變國昌小弟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