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有40個!注音符號他設計的 民國初吳稚暉手稿揭秘

記者林昆慶、曾建勳/台北報導

注音符號是台灣人學習國語發音的共同記憶,但很少人知道注音符號究竟怎麼來的?國民黨黨史館就保存了黨內元老吳稚暉,留下不少當初設計注音符號的手稿,篩選掉3個拼音後,在1919年後,陸續公佈現在使用的注音符號。

▲小一生以注音學習國字。

從注音符號、學習生字,這個階段已經是小學一年級國語課下學期,學比劃從字衍生另一個字,由字會意。

注音符號怎麼拚,讓小一生學會辨別,注音符號是台灣人學習中文發音的共同記憶,國民黨黨史館保留著這些照片。

▲▼吳稚暉設計出40個注音符號。

黨內元老吳稚暉身為民國四大書法家,精於篆書,並追隨國父孫中山革命,1911年臨危受命設計注音符號,統籌讀音,參考晚清章太炎以篆體設計的音符,並參考日本的拼音辦法,從聲母、介母、韻母、台韻4個部分著手,作為拼音基礎。

從1918年頒布的注音符號表來看,共有40個讀音,但其中3個有像是萬字簡寫的(v),還有看起來像是數字符號π(ng),另外還有這個像國字廣的部首念「gn」,因為較不常用,刪減成現行的37個注音符號。

▲手稿中的3個符號已被刪減。

小學國語教師周老師:「中國字差一點、少一點、多一橫、少一橫,它其實讀音不一樣,就沒有辦法了解到整個詞句的意思,那自然而然,如果有注音符號的輔助,我就知道這個音我讀錯了。」

▲國語老師覺得注音是重要基礎。

國語老師眼中,注音符號一直以來都是學國語的入門款,即便從民國初年吳稚暉著手陸續調整,演變成現今的注音符號,成為每個世代都有的共同記憶。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廢ㄅㄆㄇ行不行?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