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研究:遭反覆性虐待兒達35% 這些是可疑徵兆...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10年來,每年有近2000名孩童遭到性虐待,根據長庚醫院統計,有高達35%遭反覆性虐待,施虐者多為親人或熟識的人,佔75%;而對這群孩子帶來的創傷更值得被關注,其發生急性精神問題比例高達59.4%。醫師提醒,當發現孩童出現課業成績變差、害怕與某人接觸、精神恍惚、生殖器官有分泌物等可能是被性虐待徵兆,應提高警覺勇於面對、通報處理。

焦慮,沮喪,哭泣,難過,憂鬱,傷心,頭痛,壓力(圖/記者馮珮汶攝)

▲(示意圖與新聞內容無關/記者馮珮汶攝)

根據衛福部統計,過去10年來,全國平均每10萬兒童人口便有41位兒童遭受性虐待,相當於1,935位兒童遭受傷害,也就是每天約有5.3件兒童性虐待發生。其中女童受性虐待是男童的6倍,但是男童性虐待案件10年來增加了3.25倍。在這群遭性虐待的兒童中,有許多其實是反覆被性虐的,也有許多是延遲就醫或通報的,其所引起的創傷更值得關注。

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回顧性分析,從2001年至2010年這10年間來長庚醫院兒童急診求診的遭受性虐待的18歲以下病童。林口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兒童一般醫學科胡美華表示,這份研究結果顯示在91例個案中,遭反覆性虐待者佔32例,比例高達35.2%,其中被虐者多為女生,佔96.7%,施虐者多為親人或熟識的人,佔75%,施虐地點則多為家中或熟悉的地方,佔83.3%;而性虐待發生1星期以上才通報的延遲通報的兒童性虐待,比例為31.4%。

胡美華強調,與無反覆性受虐的兒童相比,反覆性受虐兒童之急性精神問題比例高達59.4%、企圖自殺比例達28.1%、甚至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比例高達21.9%。此篇論文已發表於2018年4月國際醫學期刊「Medicine」。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黃文怡指出,遭到虐待的兒童,其大腦的警覺系統「杏仁核」通常處於容易被激發的狀況,因此經常重複引發焦慮、憂鬱等負向情緒,甚至導致產生自殺意念;也會影響大腦的剎車系統「前額葉」功能降低,造成全面性的自我功能、注意力及衝動控制能力降低,進而影響學業表現。

黃文怡說,兒童臨床心理師對於受虐兒童的治療,可藉由「正向神經心理治療」概念,作法上在於協助受虐兒童理解自己的處境,重新調整對於事物的看法,讓受虐兒童找回自信,強化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優勢,成為接納自己、成長復原的人。這些「重新」會激活前額葉,當前額葉系統開始運作時,杏仁核就會慢慢地回復穩定,因此情緒也漸漸回復穩定。

胡美華提醒,遭反覆性虐待兒童,主要是因為恐懼不會主動表達,或害怕說出來會被懷疑或被責罵,尤其有的受害者外觀是看不出來有受過傷;不過仍有跡可循,當發現孩童學業表現下滑、缺課、精神恍惚、難眠、作惡夢、長期腹痛、抗拒與某人相處、拒絕與某人接觸,更嚴重的是生殖器官有分泌物、企圖自殺、懷孕等情形出現,就應提高警覺,可能是兒少被性虐待案件,一定要勇敢面對並通報處理,勿因覺得是不名譽的事情而隱匿,造成受虐兒一生巨大的陰影和身心障礙,甚至徒留憾事。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