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怨如潮導致敗選 賴清德直指施政5個錯誤

記者林仕祥/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7)日親自召開記者會,說明政院選後檢討結果,他表示,政府這兩年多來,並未滿足人民最急迫的需要,讓人民失望、不滿的施政包括:未能深刻體會人民生活的辛苦、政策規劃不夠周延完善、改革做法引發重大爭議和不滿、假訊息攻擊來勢洶洶,政府欠缺有效快速的因應能力、立法與行政的互動要領及政府用人皆有待改進等五點。

▲行政院長賴清德。(圖/記者林仕祥攝)

針對這些讓人民失望、不滿的施政,賴清德逐次細說原因。第一,未能深刻體會人民生活的辛苦:雖然過去兩年多,台灣的總體經濟表現不差,但經濟成長的成果並非人人受益,基層民眾對經濟成長無感;農產品產銷失衡,而政府過往措施已系統失靈,不但沒有超前佈署,預作調控,訊息掌握也不足,農漁民權益沒有得到即時關照;過去兩年來,中國以減少陸客數量抵制台灣,造成以觀光產業為主的縣市流失許多商機,新生客源雖然補足缺口,但遊客多停留於中、北部,而南部、東部地區深受影響。

第二,政策規劃不夠周延完善:勞基法一例一休的初次修法倉促,勞資權益的平衡欠缺輕重緩急思維,造成中小企業作業困難,基層勞工生活也受到衝擊,雖然經過再次修法給予彈性,但民怨已成;空汙法規劃不周,期程訂定操之過急,授權環保署嚴格執行老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引起抗議不滿及社會不安,顯見事先規劃與溝通皆有不足;選務公開、公平、公正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事蹟,然而今年九合一選舉合併公投,整個規劃未臻完善,惹來民怨。

第三,改革做法引發重大爭議和不滿:2016年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啟動年改、勞基法、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工作,但大部分民眾在不了解實質內容情況下多有誤解,尤其在假訊息的攻擊下,只有負面效應,改革沒有呈現正面的支持力量,司法改革尙未有明顯進展,也招來民怨。促轉會的「東廠事件」,更嚴重挫傷政府的公信力,使改革進一步蒙上陰影;能源政策力推再生能源,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儘管政府有決心,但社會有所保留,尤其是環保團體對深澳電廠和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有不同意見,讓社會和企業相當憂心,對台灣未來的電力供應,沒有足夠的信心。

四,假訊息攻擊來勢洶洶,政府欠缺有效、快速的因應能力:傳統文宣及訊息澄清因應方式,在此次大選中已完全失靈,網路已重新定義媒體及輿論。對於假訊息的流傳與不實攻擊,在第一時間無法遏止,部會處理態度不夠積極,政府部門也缺乏在網路有效的說明,讓政府在數位時代中無法掌握民眾的偏好與需求。

五,立法與行政的互動要領及政府用人皆有待改進:依據現行憲法,總統及立法委員民選產生,行政院院長由總統任命。但政策與法案擬定則由行政與立法部門共同形成,目前立法行政互動與溝通顯然不足,民意無法及時反應在政策的檢討上,亦應從速檢討與改進。憲政制度上,也應有另一番考量。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