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航罷工/工會版「多航段」增機師 華航成本年增4.6億

記者許信欽、曾建勳/台北、桃園報導

華航罷工協商破局的最大主因,卡在對「航段定義」以及「需要多少機師」的問題上,工會主張降落次數多於一個,像是台北直飛曼谷或台北直飛東京的來回航班都算多航段,必須派3名機師值勤,但華航反擊國際上沒人這樣算航段,因為區域線大多是原班機當天來回,得像是台北飛印尼泗水,中間在新加坡轉機才是多航段,如果照單全收工會版本,必須增加900多人次的機師值勤,多聘92位正機師才能應付,每年多支出4.6億成本,等於吃掉將近1/3的年獲利。

▲華航罷工雙方依舊沒有共識。

台北直飛曼谷來回班機,在機師工會的主張裡頭變成多航段,要求增加一名正機師才行。二度協商破局的關鍵雙方膠著點在「航段落差」,以台北-曼谷為例來回各3.5小時,加上地停1小時清艙、加油,這是「工會版」的多航段,值勤時間7+1小時必須要有3名機師,但華航認為只能算飛行時間7小時,兩名機師是合理的。

華航人力資源處協理葉紹鼎:「一個人年薪500萬,試算看看好了如果隨便我放一個小時出來,譬如說從8小時變7小時,我要100人請問我要增加多少錢?3億!」

▲雙方主要的膠著點在「航段落差」。

華航抨擊自家罷工機師,提出的方案讓東家面臨成本爆表危機,華航估算將多增加914人次的飛行任務,才能應付工會的「多航段」版本人力要求,也就是必須多聘92名正機師,以一人500萬年薪計算一年增加4.6億元成本,最後讓步到只同意超過8小時3名機師。

▲若是答應工會訴求華航年增4.6億成本。

華航人力資源處協理葉紹鼎:「不應該把所有資源放在同一個族群之上,這會引起極大的後續效應,我們看我們華航歷史的軌跡都是如此。」

2016年華航空服員罷工,當時加薪讓華航2017年增加24億元成本,去年一整年華航獲利約16至17億,如果這次答應工會要求獲利勢必大幅減少,如何不讓「成本大爆炸」,成了華航協商的最後底線。(整理:實習編輯黃韻璇)

▲華航空服員罷工當時加薪年增24億元成本。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華航機師罷工落幕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市府弊案連環爆 蔣萬安赴議會專案報告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