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諜是什麼?受難者遺書揭露那個無法質疑、洗刷罪名的年代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文化部長鄭麗君日前遭資深藝人鄭惠中賞巴掌,事發後她首度現身,並手拿一本名為「無法送達的遺書」的書,為重申轉型正義「不是去蔣化」,也呼籲民眾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轉型正義。

▲圖左為文化部長鄭麗君,圖右為鄭麗君推薦的轉型正義書籍「無法送達的遺書」。(圖/資料照)

「無法送達的遺書」一書,由衛城出版,這本書有六位作者,呂蒼一、胡淑雯、陳宗延、楊美紅、羅毓嘉、林易澄,書中收錄歷時60年才送到家屬手中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們的遺書,作者們藉由閱讀受難者獄中書信、遺書與判決書,參考歷史文獻與訪談家屬,拼湊出記憶分歧的白色恐怖歷史。

書中背景涉及戰後台灣的兩波抗爭,第一波為中共在台建立的地下組織,他們希望透過革命來改朝換代。第二波為剛滿20歲的年輕一代,為的是體制內的改革,例如爭取言論自由、參政自由、組黨自由等,這兩批人訴求不同,結局卻都非囚即死。

以下是節錄政治犯劉耀廷妻女的故事,劉耀廷被捕前是大安印刷廠經理,因為印刷中共「開國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資料入獄。

「小學三年級時,一位同學對班上同學說:雙生仔本來姓劉,她爸爸是匪諜被槍斃的,她媽媽以前是個酒家女,」美虹在札記上這樣回憶著,「這番話是我懂事以來聽到最恐怖的話。」小學五年級開始,雙胞胎清楚意識到,自己經常被人指指點點,「講著不讓我們聽見的話,對我們使白眼,」美蜺說,在那樣一個「到處都在檢舉匪諜」的環境裡,她們無法質疑「匪諜」的定義,洗刷「匪諜」的汙名,也無從追索父親的思想與行動,他的抵抗與他的想望。內心唯一的支撐,只有養父的保證:「妳們的父親不是壞人。」以及祖母溫柔的叮嚀:「不管外面的人怎麼說,相信妳們的媽媽就好,不管別人怎麼看,愛妳們的媽媽就好。她是一個很好的人。」

「母女三人的生活,在婚姻的框架中得到安定,然而,歧視與「懲罰」以流言的形式,滲入校園與街坊,構築人際障礙,持續施以傷害。「白色恐怖」無所不在,無以名狀。勉強倖存的政治犯親屬,就算勇敢而謙卑地活了下來,依舊要坐心理的牢。「我跟姊姊很敏感,從小自卑到大,」美蜺說,「我們沒有朋友。」受傷的女孩不喜歡上學,渴盼下一個學年趕快來到,至少,在新同學被流言汙染之前,她們還能享有一段乾淨的日子,一點純真的友誼。受傷的女孩不串門子,「別人的父母總會問,養父對我們好不好啊,」殘忍的好奇心不是關心,美虹寫道,「說真的,有時候有點恨父親為什麼要那樣死。」

「對美蜺來說,所謂的『平反』就是,說出父親與母親的故事,讓歷史的光束,照亮那「曾經不可說」的幽冥晦暗。」

▼【94要客訴】核廢料要放朱立倫家隔壁?柯文哲為何開始酸韓國瑜?

▼【94要客訴】白狼抗議跌進棺材!韓國瑜讓朱立倫挫咧等!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