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周年!日本幼稚園海嘯警報演習如特技 5分鐘上高塔

三立新聞網駐日特派 潘彥瑞/日本報導

北海道2月21日晚上又發生地震,芮氏規模5.8,四個人受傷。新聞快報說:「不會引發海嘯,北海道核電站無異常。」三一一事故後地震快訊裡都會包含「海嘯跟核電廠」狀況。收到快報要做什麼呢?我這代的學校教育是趕快縮到桌子底下,抓住桌腳,不知道台灣現在有沒有變化。

最近和駐東京的外國記者團去靜岡,參訪一所「幼稚園」,對、是「幼稚園」看日本「三歲小孩」的避難演練。「孩子們不知道等下要演練。」老師壓低聲量,請我們不要擋住後門通道,大夥拿著相機縮牆邊站一排。「地震!地震!」負責麥克風的老師還自己加音效,模仿東西一直掉:「Pala…Pala…」。

幾秒後各班導師開始跑到後院,把平常收好的救生衣、家長縫的護頭棉套全部撒開。擴音器接著響起「海嘯來了!海嘯來了!」咚咚咚…小朋友衝出教室,每個人抓一件黃色救生衣,扣!扣!扣!接著立刻戴上繡有自己名字、家長電話的頭套,找到鞋子穿好一個一個往外跑。

▲幼稚園老師推5個小朋友跑海嘯警報,上4樓避難塔,5分內達標。(圖/記者潘彥瑞攝影)

我仔細看當時拍的現場畫面,只有一個男生掙扎要老師幫忙扣救生衣。從「海嘯廣播」到第一批學生跑出門只花30秒,這半分鐘裡沒有人要老師哄,或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簡直跟大人消防隊打火出任務差不多。幾個認真「手刀」衝過去的表情,倒是會讓人想起哆啦A夢漫畫書裡的大雄。大班中班的孩子打頭陣,大概再過一分鐘,老師推著一台裝五個小班生的逃生娃娃車出現。小班小朋友比較搞不清楚狀況,看到大家拼命跑很開心幫老師加油,但他們移動速度非常快。

311周年!日本幼稚園海嘯警報演習如特技 5分鐘上高塔

▲大班中班自己跑、抓防護桿,小班幼幼班則坐逃生車由老師推。(圖/記者潘彥瑞攝影)

記者跟著追出去邊跑邊喘,抬頭看隔壁街四樓高的海嘯逃生塔上,第一批大班的小毛頭們已經手抓鐵柱,就「避難位置」。等我們終於爬上塔頂,看到全校88個孩子一排一排兩兩相對,早就安靜蹲好全部在「休息」。我這才發現幾個老師背上,還有更小的小小孩「藏在」救生衣裡。看到這種效率我想確認一下學校收的孩子到底幾歲?「一到六歲」老師說。英國記者邊喘邊問,「剛才有沒有計時?」校長很「謙虛」說:「我們沒有要比快,但是必須在五分鐘內。」

一百個一到六歲的娃娃可以在五分內,穿好鞋子救生衣再跑上四樓避難塔集合完畢,我們覺得不可思議。「通常多久訓練一次?」「不一定每次跑完整套,但我們每星期演練一次。」看過台灣爸媽連伺候小孩吃飯都束手無策,我好奇新同學多久可以進入狀況,「大概三個月熟練」,老師說「三一一的時候他們還沒出生,其實不知道恐怖,有的可能覺得好玩。」

這家幼稚園位在靜岡縣靠海的小鎮袋井市,一個人口只有八萬多的小地方,他們訓練平均三歲沒見過三一一的世代,在五分內「快速但不緊張地」跑上海拔12公尺高的避難塔。

311周年!日本幼稚園海嘯警報演習如特技 5分鐘上高塔

▲幼稚園全校5分內跑上四層樓避難塔。(圖/記者潘彥瑞攝影)

這只是其中一個塔。袋井市還蓋了海拔10公尺高的避難人工土丘,日文叫「命山(Inochi Yama)」,小的容納300人,大的可以提供1300人躲海嘯。海岸線往內一公里左右有一排四座命山,和一個「津波(Tsunami日文海嘯)避難塔」。我們去看了其中最大的那座「湊命山」,10公尺高度是經過計算:大地震引發10公尺高的海嘯到袋井岸邊大概18分鐘,衝破海堤進到內陸1.3公里的湊命山大約12分鐘,海嘯淹到這裡水位已經下降。重點是這代表從警報開始,沿岸住戶有半小時的黃金時間,必須跑到命山保命,有的居民年紀大膝蓋軟,專家把命山設計成螺旋狀推輪椅也可以往上。

311周年!日本幼稚園海嘯警報演習如特技 5分鐘上高塔

▲現代10公尺高的命山有坡道,方便老年輪椅族。(圖/記者潘彥瑞攝影)

地震又海嘯緊張混亂會跑錯路,市府刻意蓋廁所,讓民眾平常就把命山「融入」遛狗跑步的熟悉路線。這樣一聽到警報能按習慣「導航」,開門自動知道往哪轉,走哪條巷子多久會到。袋井有超過一千戶家庭,3800人住在海嘯高危險紅區內,經過計算,這一塊的居民最遠不超過750公尺,就可以跑到避難塔。整個袋井依地勢高低,距海遠近分顏色規劃,靠岸區有13座命山等避難設施,全市有28座。

命山其實是古代人的點子,我們被帶去看一座三百多年前的「原始土丘」,江戶時代這裡大水淹死幾百條人命,村民於是動員壯丁一畚箕一畚箕堆土,造出當時的人工命山。那時沒有大型機械,又經過長年風化現在只剩下5公尺高。不過正是這座矮小土丘,提醒後代子孫對海嘯的警覺跟創意來源。

現代的命山不只比較大,還有科技配備升級,市府員工示範把板凳掀開,裡面簡直是救命百寶箱:有長效保存餅乾、飲水、紙馬桶跟錫箔保溫毯,錫箔毯會反光,緊急時還可以拿來向直升機揮動求救。

311周年!日本幼稚園海嘯警報演習如特技 5分鐘上高塔

▲命山板凳翻開內藏避難長效飲水食物。(圖/記者潘彥瑞攝影)

地方政府蓋救命設施,從一歲開始的居民認真演練自保。但這些都要花錢,鐵架蓋的津波避難塔可以容納將近三百人,一座一億兩千萬日幣;人造山丘狀的命山耐久可是成本高,有的一座造價三億八千萬日幣。市府估計全套防災經費需要一百億日圓,但事關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所以也向民間募款,設定目標五億日圓。

市府私下開玩笑,有企業承諾捐款後來經常因為「景氣變化」打折扣。不過,這不影響我們在一座日本小鎮看到,他們從一歲開始學防災。我們台灣呢,是不是還停留在頭頂書包躲桌下?他們孩子跑海嘯訓練三個月自己穿救生衣,我們的幼稚園是怎麼訓練?

袋井小鎮不在日本東北,看到三一一知道從下一代開始準備,又從歷史遺跡挖出百年前的先人智慧,動手改變保護家園。想當年台灣人熱淚盈眶捐錢幫日本,喊過「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八年來不知道避難防災配套進步多少,大家倒是千辛萬苦從反核又變回到擁核。黑格爾說歷史的教訓,是我們無法從歷史中學到教訓,我覺得黑格爾上輩子應該是台灣人。

加入 @setn 好友 #311大地震屆滿十週年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