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族照過來!毒蛇都在哪出沒 靠這網站能追蹤辨認蛇種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國內近期氣候溫暖潮濕,蛇類活動力增加,戶外踏青或露營最怕遇上毒蛇,對此,疾管署建置「毒蛇鼬獾咬傷救急資訊站」,提供民眾毒蛇、狂犬病鼬獾出沒地點,並整合就醫等醫療資訊,且只要拍下蛇的照片上傳,就能辨識毒蛇種類,準確率達7成5,可提供醫師判斷,有助精準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療。

▲疾管署科長鄭雅芳說,國人最常被赤尾青竹絲跟龜殼花咬傷。(圖/記者楊晴雯攝)

疾管署防疫醫師劉宇倫表示,每年約有1,400名以上民眾遭毒蛇咬傷,過去文獻統計沒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療,致死率達6%。國內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

劉宇倫說,被毒蛇咬傷的治療方式為注射抗蛇毒血清,有鑒於大多數民眾對毒蛇、鼬獾這2類動物出沒地及遭咬傷後之就醫資訊並不清楚,疾管署與農委會防檢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路殺社等單位合作建置「毒蛇鼬獾咬傷救急資訊站」(https://bites.cdc.gov.tw/),透過資訊視覺化的方式,並會依位置來擷取近一年或歷史中出現毒蛇或狂犬病鼬獾出沒地點,並整合就醫等醫療資訊,供民眾第一時間找尋資料,外出踏青或露營不妨多多利用。

此外,劉宇倫指出,不少民眾認為毒蛇的頭型是三角形的,此觀念是錯誤的,他舉例飯匙倩和雨傘節在乖乖的情況下頭型皆為橢圓形;為了幫助民眾判別毒蛇,該資訊站也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若發現疑似毒蛇,可拿起相機拍攝並將照片上傳,透過該網站辨識毒蛇種類,亦可提供給醫師作判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此AI辨識毒蛇系統的辨識準確度是7成5,若民眾能常常試用,AI拿到更多有效照片,相信未來準確度會更加提升。

疾管署科長鄭雅芳說,國人最常被赤尾青竹絲跟龜殼花咬傷,疾管署為全國目前唯一生產供應抗蛇毒血清機構,每年產出約4000至5000瓶抗蛇毒血清,國人每年抗蛇毒血清使用量平均為3000至4000瓶,供應量是足夠的。

為避免國人因毒蛇咬傷而危及性命,疾管署於全國200多家醫療院所備有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急,由於抗蛇毒血清為醫師處方用藥,民眾如有使用需求可先透過「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系統」(https://mis.cdc.gov.tw/PLC/PLC_QR001.aspx),查詢鄰近醫療院所抗蛇毒血清的儲備情形,切勿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疾管署防疫醫師劉宇倫表說,不少民眾認為毒蛇頭型是呈現三角形,此觀念是錯誤的。(圖/記者楊晴雯攝)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