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她的海蟾蜍名叫「大肉餅」 網友嚇:真的「人如其名」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國人家中寵物多見犬、貓、兔、鳥、魚、龜,養癩蝦蟆的少之又少,有人覺得牠們長相噁心,除了身材矮肥,粗糙的皮膚還有疣狀凸起,也有人害怕牠們,因為蟾蜍背上有毒囊。《三立新聞網》訪問到海蟾蜍「大肉餅」的飼主許晴,她要告訴大家,海蟾蜍的魅力究竟何在。

▼▲許晴提醒其他飼主不要模仿,因為「大肉餅」清楚知道眼前的角蛙室友不是食物,蛙蟾平時是分開養的,純屬拍照效果。(圖/許晴提供)

海蟾蜍又名美洲巨蟾蜍、甘蔗蟾蜍,原產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後來被引入澳洲,廣泛分布在澳洲東海岸和北部地區。牠們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次就可以產數千顆卵。紀錄中最大的標本重達2.65公斤,身長高達38公分。20世紀初,海蟾蜍被引進波多黎各來對抗侵襲甘蔗園的害蟲,成效非常好,阻止了進一步的經濟損失,不過由於海蟾蜍沒有天敵控制數量,後來反而成為入侵物種,對原生動物造成威脅。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將海蟾蜍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大肉餅」是女生,體型明顯大於其他男生。(圖/許晴提供)

受到沈復〈兒時記趣〉一文的影響,很多人看到海蟾蜍和角蛙「共處一室」的照片,不禁為角蛙捏一把冷汗,擔心眼前的「龐然大物」會不會一口吞下體型相對嬌小的角蛙。飼主許晴馬上為「大肉餅」澄清:「我的蟾蜍不吃大麥蟲以外的活體食物,加上牠不餓,所以眼前的小蛙對牠而言不是食物。」

▲「大肉餅」是母蟾,公蟾外表比較黃。(圖/許晴提供)

也許外界以為,體型碩大的海蟾蜍和牛蛙一樣食量驚人,嘴邊的活體動物皆會「盡為所吞」,許晴告訴我們一個冷知識:「蟾蜍並不貪吃,牠會控制自己的食量,而牛蛙和很多人飼養的角蛙都屬於過量進食型,蟾蜍通常是吃飽就喊卡。」許晴提到,純種的圭亞納海蟾蜍確實會生吞活鼠,但她的「大肉餅」並非純種的圭亞納海蟾蜍,而是北美海蟾蜍(公)和圭亞納海蟾蜍(母)配種生下的。純種的母圭亞納海蟾蜍,體型可長到26公分左右,混種的「大肉餅」雖同為女生,但長到18公分已是極限。

▲請注意海蟾蜍的毒囊位置。(圖/許晴提供)

想要養海蟾蜍的人可能擔心牠有毒而縮手,其實牠們身上的毒囊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分泌,許晴表示,除非是傷害到或者用力抓,牠才可能釋出毒液,單純的捧起牠是不會有事的。「通常『大肉餅』透過鼻孔噴氣音來表示憤怒,有時候我催牠回窩裡休息,牠都會不爽噴氣,不過不會攻擊人,還算溫和!」許晴強調,蟾蜍的智商沒那麼高,不會認主人,即便「大肉餅」是她從蝌蚪時期帶到現在的。

▼▲許晴從小蝌蚪養起,如今變成「大肉餅」(蝌蚪的表情是否有點厭世)。(圖/許晴提供)

許晴回憶,當初買了25隻蝌蚪回家養育,最後成功上岸、健全存活的約12隻,其他多因蝌蚪時期發育不全,無法自行上岸,鰓卻已退化,下場就是淹死。有的是上岸之後因肢體不全,無法撐起上半身和捕食,最終餓死,「這就是天擇」。一般來說,海蟾蜍的卵量高達8,000~25,000顆,就是為了提高存活率。

▼▲適者生存,不是每隻蝌蚪都能順利發育成蟾。(圖/許晴提供)

▲適者生存,不是每隻蝌蚪都能順利發育成蟾。(圖/許晴提供)

「大肉餅」年齡約1歲4個月大,許晴看著牠從小蝌蚪變成大蟾蜍,如今已經把牠當成家人看待。「雖然牠是冷血動物,對我沒有感情,但我對牠是有感情的!」許晴提醒有意養育海蟾蜍的飼主,每一隻動物(海蟾蜍)個性皆不同,不建議其他飼主在不了解寵物的情況下模仿她的拍照方式,不是所有海蟾蜍都像「大肉餅」有好脾氣、毒液hold得住,飼主一定要先了解寵物的個性,再決定互動方式。

▲超萌體型差,「大肉餅」曾經小巧玲瓏。(圖/許晴提供)

▲別以為「大肉餅」在作SPA,牠其實是在透過皮膚補充水分,就像人類喝水一樣。(圖/許晴提供)

▼▲「大肉餅」與其他家人相處情形。(圖/許晴提供)

許晴提到,台灣有兩種原生種蟾蜍:「黑眶蟾蜍」和「盤古蟾蜍」,兩者都演化出和「大肉餅」一樣的毒囊,所以建議民眾不要輕易觸碰任何野生蟾蜍,因為牠們在自然界遇到天敵的機率較高,釋放毒液的機會也更多;還有一種外來種,即大家常看到的「花狹口蛙」,雖無蟾蜍的毒囊,但是皮膚有毒,千萬不要亂接觸,不然恐怕會產生皮膚不適(每個人身體反應不一)。

▲黑眶蟾蜍(下)、盤古蟾蜍(左上)、花狹口蛙(右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