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長時間排便容易得痔瘡 這些人竟也是高危險群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俗話說,十男九痔,也有人說,十女九痔,可見大家都為痔瘡所苦;台安醫院直腸外科糠榮誠醫師表示,痔瘡是指附在肛門上用來控制排便的一塊肌肉,是一種血管組織。然而,關於為何產生痔瘡的理論有許多學派,目前較被接受的是肛門受力太大所致。試想,我們久站之後,腳很容易會長靜脈曲張,同樣的,長時間蹲著或坐著用力排便,也很容易使原本就長在肛門附近的靜脈曲張膨大凸出,這就叫做痔瘡

糠榮誠醫師解釋,當食物進入大腸,它一邊吸收水分一邊製造排泄物,大腸的肌肉利用收縮的動作把排泄物推向直腸,當糞便到達直腸時,由於大部分的水分已被吸收了,因此糞便變硬。當大腸吸收了太多的水分或者大腸的蠕動變慢時,糞便因通過大腸太慢而變得又乾又硬。所以肛門就要施加較多的壓力,就容易造成痔瘡了

為何每天排便還是會得到痔瘡?糠榮誠醫師說,許多國高中生喜歡在排便的時候打電動,一關接著一關,導致排便時間拉長,肛門受的壓力過大時,就會得痔瘡!曾收治過每天都排便還是得到痔瘡,因為排便時喜歡滑手機,一滑就是半小時,長時間向肛門施加壓力,血管突出時就容易得痔瘡

糠榮誠醫師叮嚀,除了長時間排便容易得痔瘡外,孕婦與肝硬化患者也都是痔瘡的高危險群。孕婦因子宮內有胎兒壓迫到媽咪的骨盆腔靜脈,骨盆腔部位的血管因為受到壓迫導致血液的回流受阻,導致血液要回流至心臟不易,就容易得痔瘡;而肝硬化患者因肛門靜脈升高,肛門的血液循環不容回流,所以也是痔瘡的高危險群。醫師建議,避免得到痔瘡的不二法門就是縮短排便時間(十分鐘以內),平時多吃蔬果增加膳食纖維。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395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