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不能白死 臺灣醫生心痛警告這七件事

記者鍾志鵬/臺北報導

高以翔,2019年12月15號,在一個有陽光的星期天長眠可以望海的金寶山。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在三立新聞網【奕起聊健康】節目中表示,自己的很親的堂哥年輕時也是「心因性猝死」。看到高以翔的新聞,勾起傷心的回憶。心痛的提出警告,這個病早已經開始找上年輕人了,身體不是鐵打的,平常要保護身體,尤其有以下這七大前兆時更要小心。

攝影陳則凱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預防要趁早不要鐵齒。(圖/記者陳則凱攝影)

心因性猝死無預警發生 每年至少奪走2.3萬條命

猝死是一個可怕的健康威脅,常在無預警時發生,造成許多遺憾。但這不是突然發聲的。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表示,「心因性猝死」每年至少奪走2.3萬條生命,其中三分之二都不是心臟病患者,多達75%是和心血管疾病有關,存活率只有5%~10%。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預防要趁早不要鐵齒。(圖/記者陳則凱攝影)

心因性猝死VS心肌梗塞不同 大約2/3的患者忽略前兆

施俊哲醫師說「心因性猝死」,是指心跳突然或意外停止,和「心肌梗塞」不一樣。「心因性猝死」大約有九成是心律不整造成。心律不整時,心臟快速跳動失去收縮功能,導致全身重要器官沒有血流供應,最後心臟停止跳動。「心肌梗塞」只是「心因性猝死」的可能原因之一。「心因性猝死」患者大約2/3是過去曾經出現過症狀但沒有警覺的人,或者是從來沒有出現任何症狀者。只有1/3是之前曾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預防要趁早不要鐵齒。(圖/臺北市萬芳醫院提供)

施俊哲醫師強調,以下這些「心因性猝死」的潛在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

1.35歲以上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人。

2.有吸菸、肥胖、心血管病史的人。

3.曾經暈倒、常有心悸現象、家中曾有人猝死過。

每個人都該檢查心臟心血管,提高警覺救自己,並及時進行心肺復甦術和就醫,才能從死神手上搶救病人。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圖/翻攝高以翔臉書)

每個人都要知道 「心因性猝死」發病的時刻與狀況

施俊哲醫師提醒「心因性猝死」之前,容易發病的時刻跟狀況

1.運動或是突然提重物的時候。

2.飽餐之後。

3.在很冷或是濕熱的天氣外出時。

4.壓力太大或是情緒起伏變化太激烈的時候。

攝影陳則凱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預防要趁早不要鐵齒。(圖/記者陳則凱攝影)

每個人都要知道 心因性猝死7大前兆

高以翔的事,不只震撼演藝圈,也震撼醫界。高以翔真的太年輕了。施俊哲醫師在節目中,接受主持人郭奕鈞專訪時,說著說著突然一陣靜默,緩緩說出自己的堂哥在很年輕的時候,也是在一陣激烈運動之後,說要瞇一下休息一下,但是一覺不醒,永遠沈睡。家人至今無法接受。他心痛提醒,無論是心肌梗塞.或是心因性猝死發聲前7大前兆,每個人一定都要知道

1.左胸胸痛或是胸悶時。

2.呼吸急促或是困難時。

3.頭昏眼花時。

4.噁心不舒服時。

5.胸腔有膨脹感時。

6.手臂、脖子、背部、上下顎等處疼痛時。

7.胃食道逆流造成的「火燒心」時。

攝影陳則凱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預防要趁早不要鐵齒。(圖/記者陳則凱攝影)

施俊哲醫師說,「心因性猝死」高危險群職業的特性,有工作壓力大、時間節奏快、生活方式不健康熬夜、吃太飽等等。尤其是35歲~60歲有「三高」的男性,以及有糖尿病、肥胖、抽菸、多坐少動、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EQ,情緒控管要好,情緒波動太大的像是暴怒、恐懼、大喜、大悲等,也會增加猝死的發生機會。

高以翔臉書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圖/翻攝高以翔臉書)

高以翔臉書

▲施俊哲醫生警告,心因性猝死已開始找上年輕人。(圖/翻攝高以翔臉書)

最後施俊哲醫師強調,不能讓高以翔白死,他以生命的最後一堂課,提醒大家,珍惜保養健康,要趁早開始。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賴清德、蕭美琴520就職典禮節目及主持人發布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