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誤把盤古蟾蜍當青蛙 花蓮6人吃下中毒…1人送醫不治

記者陳啓明/花蓮報導

花蓮縣衛生局11月底接獲慈濟醫院通報,指出有6人吃到蟾蜍肉中毒,其中1人送醫不治,吃剩的食餘經鑑定是「盤古蟾蜍」,並檢出有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成份。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盤古蟾蜍具有神經毒性獨立於4類之外,牠主要透過耳後腺體及疣分泌毒液,1隻蟾蜍的毒性不大,但若誤食多隻會出現噁心、嘔吐併發四肢麻痺等症狀,過量會致死。

盤古蟾蜍,青蛙,送醫,花蓮,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民眾誤食的盤古蟾蜍。(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盤古蟾蜍,青蛙,送醫,花蓮,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衛生局將殘餘帶回化驗。(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盤古蟾蜍,青蛙,送醫,花蓮,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民眾誤食的盤古蟾蜍。(圖/花蓮縣衛生局提供)

據了解,中毒的6位民眾,當時誤以為蟾蜍肉是「朋友送的青蛙肉」,所以6人不疑有他,將整隻沒剝皮的蟾蜍、沒處理直接下鍋,6個人大快朵頤後,才會嚴重中毒,其中1人到院急救後不治,其餘5人經治療已康復出院。

花蓮縣衛生局表示,檢驗人員事發後前往中毒的民眾住處瞭解,並將吃剩下的蟾蜍肉檢體帶回化驗,鑑定報告這兩天出爐,確認為盤古蟾蜍,並檢出蟾蜍毒色胺(Bufotenine)成份。

花蓮縣衛生局指出,台灣有2種原生種蟾蜍,分別是盤古蟾蜍、黑框蟾蜍,蟾蜍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皮膚表面的疣都會分泌毒液,坊間是有業者在販售蟾蜍肉,肉本身沒有毒,但必須處理得很乾淨,皮膚內臟都要清除乾淨,且處理的肉也不能被毒液污染,因此建議民眾最好是不要亂吃,以避免憾事發生。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