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家陳筱涵受邀至法國布洛瓦駐村 用畫筆讓世界看見台灣

漫畫家陳筱涵今年受邀至法國布洛瓦駐村,她接受中央社專訪,暢談台法政治嘲諷漫畫的發展差異及多年來的創作動機。陳筱涵說,希望透過畫筆,讓世界看見台灣觀點的政治詮釋。

獲文化部與法國布洛瓦 BD BOUM 漫畫之家(Maisonde la BD)駐村合作計畫青睞、受邀駐村的漫畫家陳筱涵,已於日前完成3個月的駐村與作品「尋根」(Enquete de racines)。陳筱涵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暢談她在羅亞爾河地區小鎮布洛瓦駐村創作的收穫、分析台法政治漫畫發展的比較,並分享她創作背後的動機與目標。

▲陳筱涵說,希望透過畫筆,讓世界看見台灣觀點的政治詮釋。(圖/中央社)

不同於一般的漫畫創作,陳筱涵是政治諷刺漫畫家,必須熟知國內外政治局勢,透過象徵手法,用單格的空間,精準又不失幽默地傳達理念、發人深思。

政大外交系與法國研讀國際關係的背景,讓她擁有對國際政治的敏銳觀察,不僅為荷蘭政治漫畫Cartoon Movement駐站畫家,作品更曾刊登於法國大報「世界報」(Le Monde)與週報「國際郵件」(CourrierInternational)。

陳筱涵2016年毅然投入插畫領域,她說,儘管最後並未選擇進入政府體制做外交官,但這份讓台灣被世界看見的渴望,仍是創作道路上一直以來的動力。

說到駐村創作「尋根」,陳筱涵表示,她的外祖父母來自中國,祖父母則是只講台語和日語的台灣人,因此她想透過漫畫說家裡的故事,探究國族認同的根源。最後她發現,所謂「本省」、「外省」的差別已逐漸消失,而台灣認同不僅只是對台灣土地的認同,也由家庭、社會環境等許多因素交互影響而成,並非只是「共產」與「民主」的二元對立。

相較於法國民眾在報章雜誌上閱讀政治漫畫的習慣,這次駐村讓陳筱涵再度感慨台灣政治漫畫的邊緣化。之前「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恐怖攻擊事件不僅沒有打倒政治嘲諷漫畫家,反而讓他們更團結。因此法國有許多發展蓬勃的國際性政治漫畫協會,台灣卻沒有類似組織。

例如陳筱涵參與的「Cartooning for Peace」即為位於巴黎的全球政治漫畫組織,由「世界報」首席時事漫畫家普朗圖(Plantu)和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Kofi Annan)於2006年所創。成立宗旨在透過畫筆和幽默感,捍衛文化與自由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她表示,雖然台灣也有很多的公民政治評論,如讀者投書,但以插畫這個藝術形式來展現評論,的確不是台灣人的習慣。而在法國,甚至還有報紙公開募集政治諷刺漫畫或舉辦比賽鼓勵年輕創作時事漫畫。法國極力保障的言論自由,也讓藝術家有足夠空間挑戰政治正確。

近年來,台灣人對政治議題越來越關心,再加上社群媒體快速發展,擴展獨立創作者的發聲平台,因此台灣的政治漫畫其實也在以一種不同的形式興起。

陳筱涵觀察,台灣的時事諷刺漫畫因地緣政治而多了一種獨特性。她說:「法國的政治漫畫家主要都是批評自己的政府,但台灣目前需要爭取國際認同,因此特別會需要去批判我們被打壓的這個事實。」

當然,作為一位公民與創作者,當政府有疏失時,陳筱涵銳利的眼光與畫筆也絕不會放過針砭機會。就事論事,是她的原則。例如蔡英文總統的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並未兌現,她就畫了一幅畫,表達對政策落差的不滿。

被問及創作過程令人印象深刻的事,陳筱涵提到2019年1月2日蔡英文回應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的作品被許多媒體與意見領袖轉載,其中包括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區政府前主席、流亡比利時的獨派領袖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

為此,陳筱涵在一幅蔡英文對抗中國巨龍的漫畫中加上所有對台灣表達支持的國家國旗,包括加泰隆尼亞旗幟,未料此舉竟登上加泰隆尼亞媒體,並有不少西班牙網友留言批評,引發的國際風波讓她直言難忘。

陳筱涵表示,「用政治漫畫讓國際看見台灣,就是我的創作目標之一。因為台灣外交時常四處碰壁,世界對台灣瞭解的也不多」。她說雖然漫畫在國際場域的影響力很微小,「但台灣的政治漫畫若能形成一股自己的聲音,提供世界亞洲觀點的國際關係漫畫,就能讓更多人看見台灣」。

透過畫筆和幽默的政治詮釋,陳筱涵想告訴全世界的是,「我們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台灣就是台灣」。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