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高又雄」挨酸 陳以信下戰帖蘇貞昌:要辯論就來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日前感嘆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過關,因而在臉書發文表示,一百年前,日本人將打狗改名高雄,就是希望這個城市「又高又雄」。然而一百年後,這個城市的下一代,決定親手將這希望埋入歷史裡頭⋯

▲陳以信表示,日本人將打狗改名高雄,就是希望這個城市「又高又雄」。(圖/翻攝自臉書)

「又高又雄」四個字引發討論,行政院長蘇貞昌8日也在臉書PO文,提到「大家有覺得台灣又台又灣嗎?」原來今天是國際海洋日,因此蘇貞昌才說「大家有覺得擁有上千公里海岸線的台灣又台又灣嗎?」提到身為海洋國家的台灣世世代代,能夠親近海、了解海、享受海,也讓國際觀光客更喜歡來。

▲蘇貞昌8日也在臉書PO文,提到「大家有覺得台灣又台又灣嗎?」(圖/翻攝自蘇貞昌臉書)

陳以信今(8)天重申,他期待高雄又高又雄並表示,有人批評他「高雄又高又雄」的說法,然而這些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批評,他不以為意。不過連行政院長蘇貞昌都出言批評,「那身為立法委員的我基於職責,一定要公開回應。回應內容請細看影片,以信並且藉此敬告蘇院長,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不用等到臨時會總質詢,想要辯論就來!」

律師呂秋遠則說,其實許多的台灣地名,與日本都有密切的關係,不能單純用字面上的意義去理解,最有名的地名當然是高雄。去過日本,大概會知道京都右京區有高雄,而高雄在馬卡道族語稱為Takau。1920年以後,因為日文的「高雄」(Takao)發音與Takau類似,於是日本人就把這個地方的名稱叫做高雄。這與又高又雄,應該是無關的。

▲陳以信(圖/記者林恩如攝影)

呂秋遠說,不只高雄,還有很多台灣地名與日文或日本地名相關,例如松山或板橋。松山位於台北基隆河的河口彎曲處,巴賽族語稱為錫口(sek khau),現在的饒河街221巷附近,以前就是渡船口,可能現在逛街的人也很難想像,這裡竟然是19世紀的小蘇州。當時日本人覺得錫口的日文發音與性交(sei kou)很像,又覺得當地風景與四國的松山類似,於是改名為松山。但是,松山是只有河,沒有山的。

那麼板橋,當年有木板做的橋嗎?板橋最早叫做擺接,是凱達格蘭族的地名,是大漢溪與新店溪泥沙淤積的地方,一直到講閩南語的漢人移民增加,那時候有一條溪橫跨新莊與萬華,漢人在其上用了兩塊大木頭作為橫跨兩岸的橋,於是開始有人稱呼這地方叫做枋橋(枋,就是木頭的閩南語發音),日本人統治台灣以後,因為枋橋與日文的「望鄉」相近,當局擔心日本移民會思念故鄉,於是把借用東京都的板橋區,把名稱改為板橋。所以,板橋一開始確實有木頭做的橋,但也是因為日本執政而改名,否則現在應該叫做枋橋。

呂秋遠指出,這是信手拈來的兩個例子,很多人對於自己的土地其實是不熟悉的,也欠缺歷史光榮感,才會以字面意義去解釋這個城市。就像他的出生地是和平島,但是和平島是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為了祈求「和平」,才發揮中華美學創意給了這個名稱,最早巴賽族認為這是雲霧飄渺的島嶼,所以稱為Tuman,也就是女巫島。這種歷史變遷的故事,小時候沒學過,但是愛上自己出身的這塊土地,不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嗎?

呂秋遠強調,關於高雄,真的不是又老又醜,又高又雄的問題,而是對於鄉土教育的認知,以及如何可以讓自己熟悉身邊的小河流水,不再是大江大海的過客心態,對於這些城市只有表面的理解,或許才是對於空一格高雄人的真正尊重。

 

 

 

加入 @setn 好友 #韓國瑜回來了

【94要賺錢 贏家方程式】台積電法說後台股一片光明?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