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唐太宗駕崩!感染「志賀菌病」終南山驟逝

記者花芸曦/台北報導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出自隴西成紀,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竇氏。他在滅亡東突厥汗國之後,被九姓鐵勒、西域諸國國王、吐火羅葉護尊稱為「天可汗」。雖然戰功彪炳,但他卻於51歲時感染細菌性疾病,也就是所謂的痢疾,於貞觀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在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駕崩。

▲唐太宗生前評價好,在位期間史稱「貞觀之治」(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於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公,後晉封為秦王,他是傑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最終統一天下。

其在位年間,史稱「貞觀之治」,起因為貞觀二年(628年),當時的人口已因隋末戰爭而銳減,此時唐朝只有290萬戶,經太宗君臣23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並穩定發展,至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人口達到380萬戶,奠下了高宗、武則天、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

▲唐太宗因感染痢疾駕崩(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然而,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便罹患細菌性疾病「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同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唐太宗李世民崩逝於終南山翠微宮含風殿內,享年51歲,在位23年,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安葬於唐昭陵。

根據現代醫學資料,痢疾是「桿菌性痢疾之簡稱」,也有人稱之為「細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又因為是「志賀菌」(Shigella)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病變, 故又稱為「志賀菌病」(shigellosis),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燒、腹瀉、腹部疼痛、 裹急後重,和伴有血、粘液與膿便,輕度的感染往往只有短暫的腹瀉,或有些腸胃症狀者。本病多發生在環境衛生落後的地區,個人衛生習慣不良者容易受感染。

加入 @setn 好友 #歷史上的今天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