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反撲!唐宋後百里雲夢大澤萎縮消逝 武漢暴雨恐重現

國際中心/實習編輯葉定豊報導

中國許多地區豪雨成災,連鄱陽湖的水位都突破歷史新高,不過南宋以前,長江中下游未曾出現水患,因為有許多河、湖、港組成的「雲夢大澤」,這些天然水體可以有效調節夏季突如其來的洪水,使武漢早年不曾受河患之苦所苦,而出現「有河患,無江患」的說法,不過隨著人口逐漸增多,當地居民開始和湖泊爭地,使得「雲夢大澤」萎縮消逝,至今剩下洞庭湖與鄱陽湖等殘存的水體,沒想到當地居民近年來還圍湖造田,直接危害到湖區的生態,出現水旱災的地區也逐年增長,尤其今年的水災更為嚴重,令人有種「大自然來討債」的感覺。

▲鄱陽湖與洞庭湖曾為 雲夢大澤的一部分。(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先秦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省江漢平原上佈滿大大小小的古代湖泊群,周長約450公里(直徑約143公里),這被當地居民稱為「雲夢大澤」,隨著時間推移,長江和漢水帶來大量的泥沙,使得江漢平原的面積逐漸擴大,「雲夢大澤」的面積則開始縮小,不過當時這些天然水體仍可有效防止洪患,使得湖北荊江河道與武漢周邊不曾遭受洪患。

北魏酈道元曾撰寫古代地理名著《水經注》,內容曾這樣描寫「雲夢大澤」,「周三四百里,及其夏水來匯,渺若滄海,洪譚巨浪,滎連江沔」。可見水體相比於過去萎縮不少,但仍可調節洪水。隨著江漢平原持續擴大,導致「雲夢大澤」不復存在,分裂成為江漢平原上的湖泊,據唐宋時期的文獻記載,這些湖泊中,面積最大的湖泊是馬骨湖和太白湖,不過這2個湖泊之後也被淤平,成為歷史的遺跡。

▲中國連日暴雨,不但讓鄱陽湖水位創歷史新高,周邊地區也淹起大水。(圖/翻攝自微博)

「雲夢大澤」的消逝是人類的很大的警告,近年來為了增加居住面積,中共當局下令「圍湖造田」,這讓過去號稱「800里」的洞庭湖,到2000年時只剩下300里,江漢平原上的湖泊也迅速銳減,導致長江中下游出現嚴重的洪患,面對大自然的反撲,許多生態、水文學家不經開始思考,如何阻止現存湖泊的消失與萎縮,延續湖泊的生命,成為現今重要課題。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