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吃清淡卻大腸癌切過3.5公分腫瘤 醫說別忽略這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前總統李登輝在2011年在接受健檢時發現罹患大腸癌,不禁令人感到納悶,李前總統平常飲食清淡,怎麼腸癌還會找上門?醫師表示,年長者,一般肌肉組織的分化功能會逐漸退化,造成息肉產生,無切除就可能形成腫瘤,建議50歲以上民眾,最好每5年就要做1次大腸鏡檢查。

▲前總統李登輝在2011年到北榮健檢時,發現罹患第2期大腸癌(圖/資料照)

李登輝在2011年到北榮進行例行性健康檢查時發現,右升結腸近肝彎的地方有1個3.5公分左右的腫瘤,病理報告確認是罹患第2期大腸癌,所幸沒有擴散,且因為有定期健檢,發現時屬早期階段,術後預後良好。

2011年當時已高齡90歲的李前總統,日常生活飲食清淡,怎麼還會得到大腸癌?醫師表示,年紀大了,一般肌肉組織的分化功能會漸漸退化,造成息肉的產生,如果沒有切除恐怕會發生異變,演變成腫瘤,建議逾50歲者,最好是每5年就要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

不只李前總統,國內也有不少名人也罹患大腸癌,藝人楊烈發現得早,經治療抗癌成功,不過節目《心海羅盤》中的名人「葉教授」、秀場天王豬哥亮、導演楊德昌、戲劇大師李國修都因腸癌病逝。

▲不只李前總統,國內也有不少名人也罹患大腸癌。左為秀場天王豬哥亮、右為戲劇大師李國修。

國健署表示,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民國106年有1萬6千多人被診斷大腸癌,其發生率僅次於女性乳癌,但同年度死於大腸癌的卻不到6千人,表示大多數被診斷大腸癌的病人可以在治療後長期存活。而決定存活率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診斷時的期別及是否有機會手術切除。除第4期的大腸癌外,其餘期別的5年存活率都遠超過5成,若為第1期則存活率更高達9成以上。

但台灣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民眾前往醫院的意願降低,就醫接受篩檢的民眾也明顯減少,與108年同期相比,進行大腸鏡檢查率約下降了1成左右,初步估計約有1萬名篩檢為陽性者上未接受大腸鏡檢查。

根據該署與國外的醫學實證資料顯示,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1.年齡超過50歲:根據國家癌症登記數據顯示,每年近15,000多名大腸癌個案,50歲以上就佔了近9成;2.有腸道病史:有腺瘤性瘜肉或者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相對高;3.有大腸癌家族病史:10%的大腸癌歸因於遺傳,包含家族性大腸直腸瘜肉、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等。

國健署建議以上高風險族群,要儘早跟醫師討論,定期安排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若結果為陰性,繼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

▲預防大腸癌,國健署建議,天天五蔬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圖/資料照)

在台灣,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因此,國健署有效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補助50到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檢查服務資訊請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至下述網址查詢最新特約院所名單( http://www.nhi.gov.tw/Query/query3.aspx?menu=18&menu_id=683&WD_ID=895)。 

大腸癌的早期並無症狀,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而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最安全且方便的篩檢工具。檢查結果如有異常(篩檢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若出現下列症狀,請儘速就醫: 
●大便中有血 
●大便中有黏液 
●排便習慣改變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 
●大便變細小 
●經常性腹瀉或便秘 
●體重減輕 
●貧血 
●如腫瘤較大,則可觸摸到腫塊 


以上症狀不代表發生大腸癌,但症狀如持續出現超過2星期以上,應立即請專科醫師檢查。 

國健署強調,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時,建議至大腸直腸外科、腸胃肝膽科、消化腸胃系內科或一般外科,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其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加乙狀結腸鏡檢查。 

如何預防大腸癌?國健署建議,天天五蔬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避免吃煙燻或燒烤食物;維持每日運動2年1篩檢: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大腸癌,並有效降低2成死亡率。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