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獨創!交大推5分鐘「定量」快篩 克服偽陰偽陽誤判

記者簡若羽/台北報導
 
全球獨創快篩技術!國立交通大學生科團隊今(27日)發表「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只要0.02cc血液、5分鐘時間就可完成新冠肺炎快篩。團隊表示,有別於過去「定性」篩檢只能得出是否感染的二元結果,定量篩檢可從檢測過程中取得數值,進而分析感染程度提升精準度,排除肉眼無法判斷之偽陽、偽陰性的檢測結果。此外,系統也透過雲端資料的連接,藉由大數據即時監控患者體內感染的變化。

▲交大團隊推出全球獨創新冠肺炎「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圖/記者簡若羽攝影)

「AlICHECKTM組合式電晶片平台」由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農譯科技、百歐生命科技、萬能生物科技組成研究團隊,透過整合生物科技學、晶片研發以及病毒快篩等跨領域技術所研發。交大代理校長陳信宏致詞時指出,現行的「定性」檢測是直接判斷一個人「是否」感染,可能有偽陽、偽陰的誤判,但「定量式」是透過數值的量測,掌握人體內新冠病毒核酸、抗原和抗體數值,更可依數值分析感染程度,做出精準度更高的判斷,目前正在申請台灣TFDA認證階段。

團隊領導暨交大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表示,平台晶片的平滑度會直接影響檢測精準度,而交大有優良的半導體技術可克服此問題。這次平台的設計與一般新冠肺炎檢測完全不同,在後端結合AI智能等技術,可透過雲端數據的整合做更多分析,例如針對病患是否近期染疫或是已染疫康復帶有抗體,皆可精準的判斷,作為病患後續處置之依據。

▲只要0.02cc血液、5分鐘時間就可完成新冠肺炎快篩。(圖/記者簡若羽攝影)

交大生科系教授陳文亮進一步指出,電晶片平台由生物感測晶片與電化學感測裝置所組成,晶片透過半導體製程與特殊生物材料製作,達到高再現性(>96%)、高準確性(>95%)與高穩定(>94%)等特性,符合國際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SI)所制訂誤差標準。而電化學感測裝置採用交流電阻抗的分析法,能夠降低臨床複雜樣品基質所產生的干擾,直接使用全血樣品進行量測,檢測系統檢測靈敏度(抗體/抗原檢測:1pg/ml;核酸測:1fM)與精準度(臨床樣品準確度>99%)也符合目前國際歐盟C與台灣TFDA的認證標準。

百歐生醫執行長李彰威也於現場實際演示檢測過程,他表示,在各國仍飽受新冠肺炎疫肆虐的同時,這項技術是有效阻絕傳染性疾病擴大的最佳防護裝置,加上組合式電晶片平台的高擴充攜帶性,可於機場、醫療單位、公共集會場域等需要大量檢測的場所使用,對於目前遭受疫情沖擊而產生巨大經濟損失的國家,也是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