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21歲就找陵寢 蓋好荒廢30年…後世開棺揭真相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萬曆11年(1583),剛滿21歲的萬曆帝朱翊鈞,專程到明朝皇帝陵寢集合地天壽山,此行的目的,除了對朱棣以後的皇帝列祖進行祭祀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竟然就是為他自己找一塊陵寢藏地,為此,他先派出了禮部、工部大臣和欽天監和風水先生,到天壽山選址勘測。

萬曆帝到天壽山向明朝幾位皇帝陵寢進行參謁後,官員建議了三處候選地,但是要選哪裡萬曆也拿不定主意,也不能草率決定,萬曆帝命令通政司官員梁子琦考察地形,梁子琦考察3次都沒有結果,萬曆帝焦急遲而未決的地點,最後在他親自推動下,最終選在形龍山、大峪山、石門溝三處為最佳地帶。而萬曆自己拍板決定,陵寢位置定在大峪山。

▲ 萬曆皇帝畫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陵寢建築始建於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萬曆十八年(1590年)六月竣工,歷時六年,耗銀800萬兩。陵墓建成時明神宗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閒置30年之久。

在陵寢建設過程中,朱翊鈞多次進行實地踏查,參觀陵寢建設覺得非常滿意後,對各級官員給了許多嘉獎,這位年輕皇帝建造自己陵寢卻同時給官員們帶來了不少影響。明定陵坐西朝東,地面建築布局呈前方後圓,象徵「天圓地方」。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園之一。地面建築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前有院落三進,後有寶城一座。

定陵地下宮殿在地下27米處,規模宏大。墓室由5個極其高大寬敞的石築殿堂聯結組成;從進口到後牆長87米;前、中、後三殿和左右配殿有5重雕刻精美的石門。定陵衛的營房建於昌平城內。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萬曆帝駕崩於紫禁城弘德殿內,享年五十八歲,彌留之際「二十一日,放御醫,皇帝御弘德殿,引接閣老方從哲、英國公張惟賢、兵部尚書黃嘉善、吏部尚書周嘉謨等八人,將手指面,教各臣看一看病至如此,又慮憂東事。方從哲等奏用人發帑等事。皇上將手連握數次,不久斷氣,是日酉時崩逝。」。

定陵玄宮(俗稱「地下宮殿」)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寢。1956年5月開始試掘,歷時一年試掘成功,1957年打開玄宮。萬曆帝的屍骨復原,「生前體形上部為駝背」、左腳略右腳短。文革時期的1966年8月24日,遺骨被紅衛兵付之一炬。因此,萬曆皇帝之所以三十年不上朝的原因,有一說是認為自己身形不正,感到自卑,所以不敢見人。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