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Artur Bergman flickr CC License
文/Patty Chou
八仙塵爆發生後,整形外科又再度變成大家熱門討論的科別之一。很多人聽到整形外科四個字,會立刻聯想到醫美,但那其實只是很小的一環。聽友人C這麼一說,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本整外醫師口述的書,「我的工作不只是救人,還要讓人有品質的生活。」
整形外科醫師的工作內容到底是什麼?
根據謝宛婷醫師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投書,整外醫師每天用顯微鏡,「一針一線的縫起一條斷掉的臂膀裡精細的神經血管,為了要讓接回去的斷肢能夠儘可能地恢復功能;他們在拼圖、把車禍中撞得支離破碎的臉骨、一小塊一小塊的拼回去」,當頭頸部長腫瘤的病人臉頰、骨頭、牙齒被挖掉了一大半,整外醫師取下其他地方的大塊組織,「經歷比設計圖稿更複雜的設計過程,想辦法把這個大洞補上去」。
一般民眾可能很難想像,這樣的過程,要花掉多少的時間和精力。
簡單來說,整形外科的手術,不是以小時在計算,而是以「夜」在計算的。「我身邊的整形外科醫師,常常都說『開一整夜』,這個開一整夜的意思是『前一天上班從八點就開始開刀、開到晚上繼續在手術台上過夜、然後開到隔天凌晨』」,謝宛婷醫師在同一篇投書中這樣說。如果換算成小時數,就是10到20小時不等,嚴重的case甚至需要更多的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外科醫師必須要保持絕佳體力的原因之一。
友人C現在已經是醫學中心的外科住院醫師,還記得一年前,這麼一個嬌小的她,跟我說想走整形外科,我驚訝不已,恢復平靜後,我聽她解釋,「整外的刀,很常深夜的時候開,因為傷患送進醫院,會先經過一般外科的處理,最後才會到整外這一關,所以通常都已經非常晚了。」

▲圖/冰冰韓
整外醫師在手術台上縫縫補補,一台刀從半夜開到隔天深夜,為的就是要讓因意外受傷極為嚴重的病人,可以盡可能回復意外前的容貌,希望身上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在未來的日子,再次發揮原有的功能,在健康逐漸恢復的同時,也可以慢慢找回自信,再次擁抱人群。
還記得友人C曾經跟我分享,她跟著老師一起處理潰爛傷口的經驗。那陣子她主要負責處理糖尿病足,「每次跟刀我都戲稱是在幫病人洗腳。通常是清創前傷口很髒才會有味道,有的褥瘡(在臀部或背上)比較髒也會臭,幫有感染的傷口換藥,味道也很濃」。
他們花超過24小時切割、縫補那些口罩隔絕不了的惡臭,為了替病人找回因為疾病、意外遺失的生活品質,老實說,如果我是醫學系的畢業生,我不會傻到選擇走這樣的科別。
八仙塵爆至今,全台灣的整外團隊,經歷了一場忙不完的熱血,但希望這樣的熱血,換來的不是家屬的不諒解和不信任,否則,那些被情勢、環境所逼,出走第一線的外科醫師,只會更多,不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