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陽管處非「牧牛者」遊客應與牛保持社交距離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郭瓊瑩

今年真的是一個非常「硬」的一年,又是疫情,又因氣候極端酷熱乾旱南部缺水。惟東北季風一到,特別是陽明山氣候又持續溼冷將近三個月,自10月起共有約29頭擎天崗地區的水牛死亡,確為歷年罕見。許多民眾非常關心此議題,也因此責難國家公園管理處應負起「管理人」之責?

▲擎天崗水牛陸續暴斃。(圖/動社提供)

就生態系經營之角度看,水牛與草原是大系統之一環,但與昔時之「牧場」管理方式絕非相同。換言之,管理處為安全考量必須管理遊客行為,以不干擾牛群之活動,但卻非「牧牛者」,不宜以牧場經營之角色為之;另方面,牛隻為渡冬亦向區外遷徙,造成周邊農損問題。總此,如能審慎評估,以文化景觀保護角度,強化規範遊客行為,移除刺絲網,委任專人進行科學化牛隻管理,似應為未來經營目標。

受到大台北都會區居民喜愛的擎天崗大草原之存在,實與「水牛」關係非常密切,而多數人並不知這片美麗的草原並非渾然天成的。在清代期間會將在山下梯田耕作的水牛,於農閒送到山上託人管理照顧。日治時期卻大開發成為「大嶺峠牧場」,引入類地毯草牧草以及黃牛、神戶黑牛、羊、戰馬等多達1700多頭,此純為畜牧經濟考量。

也因此,今日草原並非原來之自然生態相,而是人為干擾的結果。日人亦將此特殊地形定位反空降基地,1949年後依然循此定位。是以今日殘存之諸多營房、碉堡、防空洞,也曾為昔日牛隻冬日之庇護所。1985年設立了陽明山國家公園,此區被劃設為「特別景觀區」,也逐漸讓自然生態修復,拆除了許多碉堡。惟為確保草原景觀生態之持續,依舊保留將近70多頭之牛隻與草原共生。但面積也從近千公頃縮小不到400公頃。依學者之調研,每一頭牛需1公頃之草原來養活,但這400公頃之草原並非只在擎天崗,尚擴及石梯嶺、磺嘴坪等區。換言之,今日之自然草原似乎已難以提供充足之食草,尤其這三年來擎天崗牛群又多了10頭。

依「國家公園法」之精神,其經營應依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之特殊性,而區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遊憩區、一般管制區以及史蹟保存區。對於區內之生物資源亦多以自然演替之自然管理方式為依歸。

擎天崗是屬「特別景觀區」,就自然與人文特質而言,清代曾有英國植物探險家對此處有「草原」之記載,而回顧歷史,其可能與住民獲取梅花鹿及其他野生動物相關,所以就生態系之經營而言,實為被干擾過之次生林與因開發牧場而不斷更新演替之「草原」。而又因遊客對草原之喜愛,為了保護牛隻與遊客,管理處劃設了45公頃之草原區,並以刺絲網區隔,一方面讓牛有活動空間覓食,另方面也確保遊客不與其衝突。

以UNESCO文化資產之定義來看,擎天崗草原完全符合「文化景觀」之定義,因為它正是人類與牛隻互為影響之特殊「生活」歷史,此文化資產也會依大環境及氣候變遷不斷動態演替。

擎天崗草原之「文化景觀」價值已然清晰,而接續的永續經營問題則有賴管理單位以科學資料為依歸,彈性智慧管理為手段;而喜愛草原景觀之遊客們尤應恪守保護動物之責任,與牠們保持適切之社交距離,而必要之庇護所與應急之草糧補充,亦應依專家之科學處方。若此,或許吾人得以持續享有此動態平衡之美麗草原景。

《作者簡介》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