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胡偉良/危機四伏的房市 政府卻依然毫無所知?

文/品嘉建設  創辦人 胡偉良

 ( 圖 / 資料圖取自freepik )

2025年的台灣房地產市場,正處於一個岌岌可危的臨界點。表面看似仍有交易、價格尚未崩跌,但實際上,建商資金斷鏈、成交量急凍、政策持續打壓、人口與需求結構轉變等種種結構性問題,正一步步將市場推向深淵。

令人憂心的是,政府仍未真正察覺問題的本質,甚至還沉迷於「打房有成」的虛幻成就感中,錯判情勢、誤導市場,導致整體經濟與社會風險快速累積。

一、房市交易急凍,已非正常現象

據內政部最新數據,2025上半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大幅下滑,部分縣市年減幅度超過三成。預售市場更為慘澹,許多建案銷售不到三成,建商轉售土地或主動延緩開工的比率也創下十年新高。

這不是「正常修正」,而是信心崩盤的開端。當前市場卻同時遭遇了信用緊縮、資金斷裂、政策收緊、通膨蠶食等多重壓力,已非單一面向能解釋。

二、爆雷建商增加,爛尾樓風險升高

2025年以來,包括桃園老牌營造廠「高田營造」、台中海線「合總建設」、花蓮與嘉義多家地方建商陸續宣布停工或資金困難,數十個預售屋工地陷入爛尾危機。這些案例絕非孤立事件,而是產業系統性風險的前兆。

三、政府持續打房,卻忽視供需失衡根源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此危急時刻,政府仍將政策主軸放在「抑制投機」、「限縮貸款」、「集中度管制」這些表象打擊手段上,卻對真正問題視而不見。

台灣的房價高漲,根源在於供給不足與更新遲緩。尤其北台灣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已佔五成以上,都市更新進度緩慢,與其打壓需求,不如加速都更、釋放土地、提高可負擔性住宅供應,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四、高利率與高房價雙夾擊,民間購屋能力瀕臨臨界點

央行打房導致貸款利率連年升高,房價卻因供給卡住難以下修,結果造成購屋負擔倍增。年輕族群被迫放棄購屋,形成世代斷裂,房市自住需求日漸枯竭。

五、經濟壓力上升,房市無法單獨逆風前行

2025年台灣同時面臨出口衰退、美國高關稅衝擊、台幣匯率震盪等外部風險,內部則有產業外移、消費疲弱與薪資停滯等問題。房市若不及時調整結構、改善政策,只會成為壓垮民間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六、台灣正走向日本化的房市停滯陷阱

如今的台灣,不僅面臨快速少子化、高齡化問題,更有超過百萬戶超過50年的老舊住宅亟待更新。若不正視房市僵化與財富集中現象,最終恐步上日本「失落的30年」後塵。

七、應立即調整政策方向,重建市場信心

 ( 圖 / 資料圖取自freepik )

台灣房市並非沒有救,但政府必須看見問題本質,從打壓需求的錯誤路線回頭,轉向增加合理供給與改善市場機制:
- 放寬都更限制,加速老屋更新
- 修正信貸政策,導入差異化控管
- 引導建商良性轉型,避免惡性價格戰或倒閉潮
- 推動租售並行與適老住宅政策

八、胡偉良觀點:請政府看清楚,這不只是市場修正,而是警訊

品嘉建設集團胡偉良認為,當前房市已不再是單純的市場循環,而是結構性失衡的全面警訊。若政府繼續忽視,台灣房地產的泡沫恐將失速崩解,拖累的不只是業者與購屋者,更是整體經濟未來的發展潛能。

房市已亮紅燈,決策者還不該清醒嗎?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台灣

作者簡介
台大土木系畢業後通過國家高考取得技師執照,由公務員轉入民間部門後,先後涉足過建材、營造及投資興建領域。台大畢業後陸續取得營建管理、商學、法學等三個博士學位,目前為品嘉建設董事長,工作之餘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媒體。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徐巧芯確診戴口罩 出席羅明才鄉親座談會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