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益贍
726大罷免投票結果在眾人意外下,竟然沒有任何一位國民黨立委被罷免,就連一路被列為危險名單的葉元之,也以3560票驚險過關。事後有許多公民罷團或綠營人士開始進行各種敗戰檢討,而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藍白成功整合」獲,民眾黨的支持者的催票效果發酵。
會有這樣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次大罷免,有8個選區國民黨立委得到的「不同意票」,竟比2024年的當選票數還要多!包括:
臺東縣 黃建賓 多8%
桃園六 邱若華 多3.4%
桃園五 呂玉玲 多2.8%
新北八 張智倫 多1.8%
基隆市 林沛祥 多1.4%
臺北八 賴士葆 多0.4%
桃園三 魯明哲 多0.2%

▲新北市長侯友宜先後陪同立委張智倫、廖先翔及葉元之投票。(組合圖/翻攝畫面)
另外在藍白示範區的「新竹雙罷」立委鄭正鈐多催出了7%不同意票,等於是拿了上次白藍立委(鄭正鈐+柯美蘭)總票數的83%。而新竹市長高虹安更是比上次得票多20%的不同意票,更是白藍提名縣市長合計得票(高虹安+林耕仁)90%的選票!證明「白藍合」在這次大罷免當中全面發酵!
當然新竹市由於提出「雙罷」,公民罷團和綠營犯了戰略上的錯誤,導致藍白同時面臨被罷免危機而全面合作,但其他選區藍委「不同意票」的增加,在許多人的想法中,是否就是民眾黨大力支持下的結果。

▲學者沈榮欽撰文致罷團【你們是台灣的基本盤】,他表示,你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為未來埋下改變的種子。(圖/翻攝自護國大遶境)
但筆者認為,這些增加的選票是國民黨立委因如果被罷免,「七年不得參選」等於宣告政治生命結束的危機感,用盡全力資源催出藍營基本盤,再加上台灣人普遍認為選舉「四年一次」,做不好下次不要投就好的心態,許多中間選民也投下不同意票,所帶來的外溢選票效果。
而民眾黨10%的支持者主要是由統派聯盟(親民黨、新黨、統促黨)及「鐵柯粉」所組成,統派本來就站在大罷免「反共」的對立面,而「鐵柯粉」因柯文哲的司法案件,對於賴政府的仇恨值本就高於其他人,「不同意」罷免的動力甚至高於國民黨的支持者。

▲藍白凱道反罷(圖/翻攝畫面)
也就是說,民眾黨的支持者,無須黨主席黃國昌的喊話,本來就會催出「不同意票」。所以選前活動及黃國昌喊話,就如同館長直播和凱道上的演出,一個為了中國的商業利益,一個是為了政治上的權力交換,再罷免後收割成果,與國民黨交換2026年縣市長、縣市議員甚至是2028年正副總統的提名權。
就如同鍾小平說的,黃國昌是效法毛澤東「一分反罷、二分抗綠、七分發展自己」的策略。不但在罷免前勤跑新北市到處送高麗菜,甚至放話不排除參選台北市,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情勒萬安,逼退四川」!希望蔣萬安能逼退目前民調最高的李四川,然後再透過藍白整合民調協調,代表「藍白合」參選新北市長。

▲盧秀燕不是只守台中本營的市長,而是成為南北奔走、跨區輔選的藍營主帥,她與黃國昌破天荒地拍攝宣傳影片,在晚會合體。(圖/翻攝自羅廷瑋臉書)
而國民黨當然不願意讓「全台最大都」拱手讓給民眾黨,放出2028年「盧昌配」為誘餌,希望黃國昌支持國民黨新北市長的提名人。
但是一向以網路「聲量」及「咆哮」自傲的黃國昌,會願意當一個沒有聲音的副總統?會相信國民黨連總統候選人都還沒確定,一張2028年的遠期「空白支票」?
但無論如何,大罷免的失敗,確定了國民黨、民眾黨無論在國會和及選舉上的「藍白合」勝利方程式,未來綠營要在裂解雙方的合作關係難上加難!更無法再透過「三角督」選戰模式來贏得選舉。而民進黨和公民罷團卻因為這場罷免的失敗,支持者陷入彼此責難的窘境,如何迅速弭平彼此爭議,突破執政「朝小野大」的困境,以及因應2026、2028地方及中央選舉「贏的方程式」,是賴清德總統及執政黨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