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派窮苦幼童留洋!為何120人出發、僅剩94人回來?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晚清時期,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使得清軍落後於西方世界,也招來了列強的侵略。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有了危機感,曾國藩同李鴻章,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默許之後,開啟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運動。當時清朝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多是來自沿海城市的幼童,畢竟大戶人家捨不得送自己的孩子出國,在他們的思想裡,西方國家還是「未開化的蠻夷」,所以多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在簽下「生死簽」後,孩子們就被送往了外國。

▲清朝派出多名幼童出國留學。(圖/翻攝新浪微博-說說歷史)

據了解,儘管這些幼童去往大洋彼岸,但是清政府還是要對他們實行「絕對統治」,因此要求他們保持清朝服飾,不准剃掉辮子,定期去肄業局報到,學習四書五經,每日朝著東方跪拜等等,由於受到儒家的薰陶,一名耶魯大學的教授,曾在他的日記裡回憶他的「清朝同學」,他表示「這些男孩與我們玩橄欖球時,會把辮子藏在襯衣裡、或盤在頭上,我們的遊戲對他們來說是如此稀奇,但在日後他們又成為了這方面的老手。」

不久之後,清廷要求派出去的留學生,必須即刻動身回國,而第一批出去的留學生,共有120人,卻僅有94人回來,剩下的26人呢?他們的去向有三個,第一是留學期間表現不達標,被清廷勒令終止學業、提前回國;第二是由於年紀尚輕,又是出生於窮苦家庭,身體底子不好,受不了途中的環境,或是死於途中,或是死於美國;第三就是見識到西方的先進,這些人痛恨清政府的腐敗與落後,他們直接違抗命令留在了美國,等到時機成熟再回去,有些則是直接一刀剪掉了自己的長辮,誓與清廷斷絕關係。

不料返回國土之後,無論是清廷還是民間,卻厭惡這樣的學生,認為其「東不東、西不西」,違背了老祖宗的教訓,他們在社會上和官場中,都遭遇了各種打壓,有些人甚至因此變得鬱鬱寡歡,導致最後含恨而終。直到袁世凱實行新政,這批知識份子,才終於登上時代舞臺,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94要客訴】傅崐萁赴中放生花蓮!徐巧芯婆婆富邦超貸?2024.04.26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