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裡看見熱血!開幼兒園轉行記者 他死前仍牽掛新聞

記者張雅筑/台中報導

「他覺得自己有一份使命感,然後他對文化這種東西,一直很有興趣。」已故臺灣新聞報記者鄭文華,因兒子鄭志浩分享其生前的採訪故事,除了讓當年的家屬找到「恩人」外,也讓不少同業懷念這位充滿新聞魂的記者。鄭志浩說,爸爸本來是開幼兒園的,但一直對新聞這塊很有興趣,沒想到真的在30幾歲時跑去讀大學和考記者,最後順利進入媒體業。談及父親做新聞的態度,鄭志浩充滿肯定和佩服,他表示,父親算早逝,但在生病期間仍努力想做新聞,「即便報紙已經沒落,我爸還是很積極的想守住平面媒體的最後尊嚴、價值。」

▼▲(上圖左二)已故記者鄭文華,從事媒體工作逾30年,到死前仍掛念新聞工作。下圖為他和兒子鄭志浩合照。(圖/鄭志浩授權提供)

早期從事記者相當不容易,除了需要文憑還得經過考試,加上通訊不像現在那麼發達,常常採訪完就要趕快把照片洗出,在截稿前把所有的新聞內容、影像等,透過火車送達報社。鄭志浩日前在臉書上分享父親鄭文華生前當記者的故事,其中《憶造橋火車對撞事故...白布下傳鈴聲 他幫回撥電話哭了》這段引發熱議,也讓許多失聯的老同事、戰友想起他的好,紛紛聯繫上鄭志浩,分享當年跑新聞的點滴,也因此讓鄭志浩更了解、崇拜父親。

▼▲發生在30年前的苗栗造橋台鐵火車對撞事故,當年受到記者鄭文華幫忙的家屬,因日前的報導了解來龍去脈,進而找到「恩人」。(上圖/鄭文華攝;鄭志浩授權提供;下圖/記者張雅筑攝)

1991年發生在苗栗造橋的火車對撞事故,時任臺灣新聞報記者的鄭文華,當然得趕赴現場採訪,但他在忙完工作後做了一個超暖的舉動,那就是回撥現場響不停的BB Call(呼叫器),通知家屬憾事。時隔30年,當年接電話的家屬因緣際會知道來龍去脈,更找到其兒子鄭志浩,親自表達感謝之意外,更感性地說,其實那個現場相當混亂、偏僻,視線也相當不好,記者大可以採訪完就離開,但因為這通電話,讓毫無頭緒的他們可以趕快到現場,早點接回自己的家人。

說到鄭文華當記者的點滴,其實從他生前在臉書上的發文就可看出,他對新聞有相當大的熱忱,報導過後,不忘分享自己從中的體悟、觀察,特別是文化這塊。近10年前,他更在臉書上以「那年我們一起跑過的新聞」為題發表系列的文章,裡頭談到內容包括老漁民使用的竹筏隨著歲月逐漸失傳、刑案現場等候檢察官前來相驗時,記者們的心情、大家上山下海追新聞的過程等,每張老照片,都讓人看見他們的熱血和新聞魂。

▼▲擔任平面媒體記者的鄭文華,常常會記錄其他戰友們的工作狀況,從這些可看見新聞人的衝勁和熱血。(圖/鄭文華攝;鄭志浩授權提供)

鄭志浩受訪時告訴記者,其實父親到病逝前都還是記者身分,甚至那幾年都積極在籌備兩岸的新聞中心,希望可以做好兩岸類的新聞。即便已有點年紀,幾乎是可以退休享福,但鄭文華仍想繼續做新聞,他的熱忱更感動當時的報社經理,讓對方佩服又自責,幾度告訴鄭志浩說,「會不會我不同意他,不給他資源,他就能多活幾年?」鄭志浩表示,其實自己很清楚做新聞對父親來說的意義,就是因為看得很重,才會在死前都如此掛心。不過讓他欣慰的是,父親的付出有被看見,也深受肯定,畢竟他在平面媒體沒落的時候,仍堅持且積極地保住平面媒體最後的「精神」。

不僅如此,鄭志浩還說,其實看到記者來訪,都會想到父親當年帶著剛入行的後輩吃飯,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弟妹、子女般照顧,「現在看到都還會想到那個畫面,我爸爸對後輩真的很照顧,也會把自己會的都教給大家。」分享整理父親遺物的照片,看著那一疊疊剪貼簿,裡頭全是鄭文華的新聞報導,還有當年台灣、國際大事,這樣的「新聞魂」讓人敬佩不已。鄭志浩最後也說,當記者其實有滿多的不容易,自己也曾想跟隨父親的腳步,但發現無法克服災難現場的生離死別和驚悚畫面,所以沒繼續下去,他直言,「當記者的心理素質和抗壓性真的要很強大。」

▲鄭文華會把自己的新聞從報紙剪下,一張張地貼在剪貼簿裡,旁邊也會清楚註明日期、事件等。(圖/鄭志浩授權提供)

▼▲鄭志浩說,父親(上圖左一)會想當記者,除了喜歡文化類相關外,也覺得是一種使命感。(上圖/鄭志浩授權提供;下圖/記者張雅筑攝)

【延伸閱讀】

獨/接陌生來電「叩機主人走了」 30年後他找到恩人道謝→https://ppt.cc/fBs8mx

獨/白布下傳鈴聲 他幫回撥電話哭了→https://reurl.cc/6ynNOO

搭自強號遇擦撞亡 家屬曝祂生前預言→https://reurl.cc/WE94x7

加入 @setn 好友 #三立獨家 Exclusive

【#直播中LIVE】準副閣揆鄭麗君「投資未來世代」青年論壇演講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